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高层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来源:新华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09-28 08:27:3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0)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9月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拍摄的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新华社记者胡璐、任会斌、王靖、周永穗

  绿色,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沙海中最动人的色彩。

  一沙一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沙海播绿步伐大大加快,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发展的沃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1)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9月22日拍摄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的穿沙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从漫天飞舞的黄沙到一望无际的绿荫,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到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推进,沙区各地人民一步步、一寸寸治沙,创下举世瞩目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成绩。

  铺展的是绿色,收获的是希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3)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苏木周边的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情况(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蓝天下,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野地里的花棒萦绕着村庄,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这里是巍巍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北缘,中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其沙漠,它如同一根弓弦横亘在黄河“几”字弯南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南部的官井村,就位于沙漠腹地。

  82岁的村民高林树,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的光景——风沙肆虐,明晃晃的沙丘连绵到天边。他的二弟叫高树林,三弟叫高有树。“当时这里草、树都稀罕,有树才有生存的希望。母亲这么起名字,就是想过上有奔头的日子。”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8)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9月18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育苗基地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他说:“30多年前,我们一家人守着几十亩靠天吃饭的旱地,春天风吹沙埋,反复补种也落不下多少苗,秋天全部收成不到100斤糜子。房屋和土地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风险。”

  村里很多人逃荒去了,但高林树反复思量后舍不得家。为了活下去,1986年他向村里提出承包800亩荒沙种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5)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9月16日,殷玉珍在查看一棵樟子松长势。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承包沙地的头两年,高林树吃住在沙窝子,第三年春天才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买不起苗,就采草籽、挖芦根;为拉几捆沙柳苗,他赶着毛驴要走200多里,来回一趟就得两三天;浇树要从几里外挑水,一次栽不活就接着再栽……冒着严寒酷暑治沙,他承包的荒沙面积越来越大。20多年后,5000亩林地郁郁葱葱。

  流沙停下了侵袭,林间套种上庄稼,羊群有了草料,高林树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家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炸锅’了,他们也纷纷开始包地治沙。”高林树说。

  “治沙有了成效,现在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也少了很多。”官井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军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6)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村民高林树一家曾经治理过的沙漠(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官井村的变化是一代代沙区人民艰苦治沙、绿化家园的缩影。

  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我国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沙化总体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

  据国家林草局监测,自2004年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近年来,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分别减少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植被平均盖度增加了0.7个百分点;年均沙尘天气次数减少了20.3%。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嘎查周边的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情况(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孙国吉说,我国率先实现了干旱地区土地退化零增长,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一棵棵、一簇簇、一丛丛,把绿色种在沙海里,凝结着多少中国人的心血汗水!

  蹚出科学治沙之路

  准备秋播苗条、打防火道……入秋了,殷玉珍和丈夫又忙碌起来。多少次在沙地里迎送日出日落,他们身后,这个地处毛乌素沙地南部、名叫井背塘的地方,一棵棵杨树、樟子松长大了,满眼深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7)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的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毛乌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陕西榆林市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等地。几十年前,这里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严重。

  过去,殷玉珍种的树木主要是杨树和沙柳、花棒等。她感慨地说,过去不种树活不下去,杨树和沙柳、花棒等易活、苗便宜、固沙快,但沙地上杨树一般三四十年就会枯死,这些树和灌木冬季枯黄,不如松树寿命长、常青。

  “得想办法把林子质量提高,让林子四季常绿。”这就是这位全国劳模的新梦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2)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9月14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道图嘎查牧民新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近几年,殷玉珍忙着更新树种,在日渐老化的杨树林里栽下樟子松和油松。

  她还计划用科技产品来管护林子,“林子太大了,跑前跑后很有些吃力。近期想上电子监控,减轻点作业强度”。

  “在长期治沙过程中,老百姓的科学造林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曾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林业局局长、奋斗在治沙一线近30年的吴兆军说,春季风沙大,不适合种灌木,于是人们就探索着春季种杨树、柳树等乔木,秋季种沙柳等灌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4)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情况(9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他说,为了尽快见绿,最初栽的是比较单一的乡土树种,后来逐渐优化,变单纯林为混交林,也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近年来,山杏、枣等经济林多了起来,造林也逐步从人工栽变为机械化、规模化的工程化造林。“过去,冬季枯黄,如今,冬季也有绿色。”

  治沙,要害是治水土,因地制宜尤为关键。库布其沙漠北边30多公里外就是黄河。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是黄河流经的旗县,每年长达120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地区带来了灾害风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2)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这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情况(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经过科学论证,杭锦旗水利局等部门在2014年凌汛期,开挖水渠,将凌水成功引入沙漠腹地。

  沙会掩水,水能润沙。通过分凌引水,2015年以来库布其沙漠北缘形成了一块6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已经长满了蒲草、芦苇,时不时有水鸟栖息。沙水相连的自然环境,也促进了周边生态系统恢复。

  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已经建立起了一道多林种多树种有机结合、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

  种下美好生活新希望

  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37岁的蒙古族妇女春梅一家两年前脱贫了。

  “沙地绿了,草场好了,收入也多了,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好。”看着房前屋后渐渐成林的樟子松、五角枫、杨树,春梅爽朗地笑起来。

  15年前她刚结婚的时候,早上一睁眼看到的、出门踩着的,到处都是沙,别说动物,草都很少见。2007年,春梅的婆婆得了脑血栓。为了治病,她把家里的牛卖光了,还欠下10万多元的债,成了贫困户。

  “后来我们把自家130多亩沙地种上了树。”春梅说,“从2016年起,每年春天政府组织治沙造林时,我和丈夫就一起去干活,我种树、浇水每天挣100元,他开拖拉机每天挣400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9)绿意,在黄沙中铺展——我国防沙治沙纪实

  9月8日,畜群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的草原上觅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如今,坐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她掰着手指头算账,眼里亮晶晶的。“我丈夫现在当上护林员,每年工资近3万元。去年,家里栽树获得禁牧和公益林补贴1万多元,还卖了4头牛,收入6万多元……”春梅说,今年新产下5头牛犊,到年底就能出售,仅这一项收入就能有7万元左右。他们还打算再买3头母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我国沙区和石漠化地区曾经分布着全国近2/3的贫困县、近80%的贫困人口。沙海播绿、生态变化,不断扩大我国的绿色版图,也给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我们的家乡达拉特旗展旦召嘎查位于库布其沙漠北缘。早年为躲避沙害,我弟兄三人远走他乡谋生。”49岁的鄂尔多斯市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公司董事长李布和说。

  2005年,当地政府出台治沙扶持政策,他带着积累的资金回来了,在银肯塔拉承包10万亩沙地,10多年来一直坚持治沙发展生态旅游。

  如今,10万亩沙地已治理了6万亩,杨树和沙柳、羊柴、柠条等各种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剩余的沙地也被锁边林围住了。这里的生态旅游已经小有名气,去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李布和说,治沙的灌木、草,都是优质饲料,他计划依托治沙建设3000亩饲草料种植基地,发展养牛等项目。

  “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生态好了,26岁的大女儿看好发展前景,前年从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帮忙经营景区呢。”李布和开心地说,做事苦点不怕,只要有人才,就有希望。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荒漠化防治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化路径。”孙国吉说,依托荒漠化地区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以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沙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地方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各地还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流向荒漠化防治领域,并通过机制创新,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精准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说,虽然防沙治沙成效明显,但要看到,已经完成治理的沙化土地不少植被还很脆弱,极易出现反复,需治理的沙化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

  对此,国家林草局将按照规划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适度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实现增产增收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

  不断染绿的沙海,焕发出新的生机,沙区人民正走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