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菜篮子”需求,上海各家生鲜电商创新供给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上门”,满足消费者居家享用新鲜果蔬的需求。记者 袁婧摄
就在最近,盒马鲜生公布了“双百计划”——mini店和会员店将各开100家,某种程度上,这是生鲜电商零售逆势飞扬的又一写照。
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特点,上海各家生鲜电商创新供给方式、强化科技支撑,构建起多层次供给能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奋力保供应、最大限度恢复和释放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为市民“菜篮子”带来了新增量。
到家经济 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浦东大道2566号,叮咚买菜第二代前置仓,300平方米区域内,水产区占了很大面积。它创新了一种线上购买河海鲜的方式——当消费者想要购买鲜鱼时,工作人员会将鱼装进定制的“水产箱”,在有氧有水的情况下30分钟内配送到顾客家,保证鲜鱼活蹦乱跳。
这种新型供给方式近来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让人们在不便走进菜市场时,依然有可选择的模式。春节期间,叮咚买菜的水产活鲜价格平稳,鲫鱼还是8.99元一条,鲈鱼26.8元一条,为消费者的“菜篮子”加分。
以周边3至5公里为半径建立前置仓,多点布局密织成一张覆盖整座城市的配送网络,这种生鲜电商新模式是2015年前后才横空出世的,它完成了生鲜配送从“隔日”到“30分钟”的升级,让消费者可实现“下班前买菜,到家后烧菜”,进一步刺激了市民消费。
在上海,无论是以水果起家的每日优鲜还是主打蔬菜的叮咚买菜,在这场战“疫”中都发挥出巨大的保供作用。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表示,企业在1月23日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保民生、保供应、稳菜价”目标,推出“无接触配送”“与餐饮企业共享员工”等各种创新,为市民持续提供健康便捷的买菜服务。当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企业在促进消费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确定性”服务,“近期,我们推出‘解春馋上叮咚’活动,主打红香椿、荠菜、春笋、清水小龙虾等时令鲜食,每日主推单品的销量可增长10倍”。
多层次服务 是老人“刚需”也是新增长点
建立多层次生鲜电商零售格局,老年群体的“刚需”也没有落下。经过几年谋划布局,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的“智慧微菜场”总数已超2000家,而且还孕育出食行生鲜、到家好菜等一批本地生鲜电商零售企业,都成了此次抗疫中的重要成员。
食行生鲜在创业之初,就把居住在中心城区的老年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每建立一个社区点位,都会派人悉心辅导老年人用App下单买菜、无接触货柜取菜等,并为他们配备可感应刷卡的“取菜卡”。疫情发生后,食行生鲜通过社区小管家和社区微信群,快速建立起覆盖老年人买菜的网络,源源不断地为“银发一族”供给新鲜平价蔬菜。食行生鲜负责人高海峰告诉记者,3月初,他们在App开辟“平价帮农菜”专区,销售草头、马兰头、小菠菜、芥兰等20多种市民喜爱的时令地产蔬菜,至今累计销量达185吨。
一些巨头也紧急冲入生鲜零售领域,为保供应增添一份力量。光明乳业“随心订”App于2005年上线,主业是“牛奶配送上门”。防疫期间,光明乳业利用随心订的冷链配送能力,向1700名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的家属赠送菜品、肉品、奶品等慰问礼包,为战“疫”前线的白衣战士解除后顾之忧。随心订营销中心总经理李秀坤透露,此后,企业紧急开发出线上销售蔬菜和猪肉的业务。上线一个月内,蔬菜、猪肉销售分别达到9.4万斤、1.6万斤。
新零售+新技术 加速市场回暖
上海是一座“新零售之城”,盒马鲜生、苏宁小店等新生业态正引领着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商业发展新模式。这些兼具互联网创新和生活服务标签的企业,在疫情防控中调整发展节奏,也为自身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苏宁菜场上个月尝试了多场“神奇美食在哪里”的电商直播活动。苏宁易购上海大区总经理徐海澜告诉记者,通过直播新玩法,苏宁菜场释放出更多潜能,强力拉动了菜场销售。
盒马鲜生去年在上海试水了6家mini门店,这种模式创新已在防疫期间被验证可行。盒马鲜生总裁侯毅表示,未来盒马mini将覆盖上海主城区域,布局每座地铁站附近。这种信心来自新技术、新模式对市场消费潜力的激活——目前,上海市场“补偿性消费”正持续升温,盒马鲜生的鲜花销量翻了4倍多,波士顿龙虾、三文鱼等生鲜商品销量也攀升明显。
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表示,上海市场展现出很强的恢复能力,目前零售类超市不仅线上订单增幅明显,线下消费也开始回暖。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线新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记者 徐晶卉)
原标题: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最大限度释放消费需求
多层次生鲜电商激发市民“菜篮子”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