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垃圾分类学习基地成杭州学生网红打卡地

来源:钱江晚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19-08-23 11:22:17

  听完讲座后,家长和孩子玩垃圾分类游戏。

  “暑假就要过完了,孩子的假日小队活动还没约上,这要怎么办?”这几天,钱报记者已经不止一次听见家长们相互诉苦。他们急着想预约的是天子岭。

  今年暑假,垃圾分类成了杭城学生的热门学习主题,几乎每所学校的假日小队活动主题都与垃圾分类相关,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分类学习基地一下子成了学生们的“网红”打卡地。

  每天限量参观

  心急的家长6月就预约

  记者采访获悉,天子岭垃圾分类学习基地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为垃圾处置产业园区,学生们可以站在垃圾填埋堆体封场覆绿后的生态公园上俯瞰填埋场的作业,近距离感受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南区有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和天子岭环境教育基地。

  因为天子岭是杭州市主城区最主要的垃圾处置场所,每天进出园区的垃圾清运车辆有近千车次,处理四千多吨的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每日垃圾处置工作正常有序,北区的参观人数控制比较严格,每天只有两个批次的参观额度,每批人数不能超过50人,仅工作日开放;南区可接纳的人数相对较多,为了满足假日小队的需求,图书馆把原来每天两堂垃圾分类讲堂加为三堂,除了周一闭馆外,其余时间均可预约。

  因为暑假预约的人数太多,无论是参观北区还是南区,家长们都需要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预约。

  “我们的教室只有50个座位可以坐,但暑假里,人数最多的一堂课有69人,孩子坐前面,家长站后面,挤满了人。”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的志愿者队长胡云华告诉记者,她既是垃圾分类小讲堂的主讲人,也是前台负责预约登记的工作人员。

  胡云华透露,从6月底开始,就有家长打电话预约。数据显示,7月天子岭共接待学生和家长401批次,总人数达24873人次,而去年同时期是272批次9685人次。而本月截至8月15日,参观人数已超过7000人次。

  一次性电池是什么垃圾

  志愿者团队讲了一百多遍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到达天子岭时,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里的垃圾分类小讲堂正要开始,不过主讲人胡云华并不在教室里,她还忙着在前台接听预约电话。

  “这两个月我都不敢离开电话机太久,因为每隔几分钟就有家长来电预约。”胡云华告诉记者,还有假日小队要预约参观天子岭的话,要赶紧了,周六周日预约人数早就超额,只有工作日的还剩下几个时间段有余量。

  参加这一堂讲座的是48位学生,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一般五六个人为一个小队,穿着各自学校的校服,颜色各异。“来参观的学生除了来自杭州主城区学校,还有很多是来自余杭、萧山的学校,有的学生因为家住太远,还特地包了一辆大巴车前来。”胡老师说。

  那么,学生们在这个火热的垃圾分类学习基地能够学到什么?钱报记者也去听了听。

  现场活跃度最高的是问答环节,胡云华出的第一道题就把学生们难住了——“请问写满铅笔字的A4纸是什么垃圾?”

  有的人认为是有害垃圾,因为铅是有毒物质;有的人认为是可回收垃圾,因为纸是可回收的;还有的人认为是其他垃圾。

  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胡老师揭晓谜底,因为铅笔的主要成分不是铅是石墨,石墨属于无毒物质,所以写满铅笔字的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

  胡云华继续提问:“请问一次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

  所有学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毒有害垃圾。”但胡云华用双臂比划了一个大大的“×”,“普通一次性电池是碱性电池,基本不含重金属,所以它是其他垃圾,蓄电池、钮扣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它们才属于有害垃圾。”

  这节课时长1个小时,因为有很强的互动性,场下的学生们听得很专注。这样的讲座,胡云华每天要讲三场。而关于一次性电池是什么垃圾这样的问题,天子岭的志愿者团队两个月解释了一百遍。

  而一旁的家长们则基本上都在看手机,他们都是装备齐全,很多带了自制的垃圾分类卡片和垃圾桶,为了做垃圾分类游戏。

  胡云华是从去年暑假开始担任垃圾分类讲解工作,她可以深切感受到今年学生和家长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去年,但由于杭州市关于生活垃圾管理的条例才刚刚实施,许多垃圾分类存在疑问。

  “比如螺蛳壳属于贝壳类,如果在网上查,它属于其他垃圾,但在杭州垃圾分类查询系统中它又是易腐垃圾。”胡云华建议,应该请专业人士进入小区或是垃圾分类学习基地为基层的垃圾分类宣传者答疑解惑,“其实,现在居民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意识和实践之间还是有距离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知道’变成‘做到’。”

  让假日小队回归初心吧

  其实,焦虑的不仅是这群预约不上天子岭的家长,每年暑假家长们都在为假日小队忙活。昨天,记者打听了一圈,这个暑假学校常见的假日小队活动除了垃圾分类,还有向英雄人物或身边的榜样人物学习、钱江少年爱中国爱杭州等的主题,但无论是什么活动,从策划、执行、安排等各方面来看,家长们显然唱着主角。

  记者采访中,不少家长都很无奈地表示,每年放寒暑假,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假日小队活动,因为想要把活动做好必定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精力。孩子年纪尚小,活动地的预约、策划肯定是家长去做,而且每次活动结束都有手抄报、活动手册、短视频等作业,不要说低年级,对于很多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也很难独立完成。

  “组织活动烦心费力,讨论的时候人不齐,活动时间又难凑,还得去订做横幅、队旗、袖章等,如果不凑巧双方家长都要上班的还得要去请假。有时候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形式主义了?”一位三年级孩子的爸爸一边指挥着孩子进行垃圾分类,一边向记者抱怨。

  记者发现,在家长的介入下,假日小队作业似乎也变得不纯粹了。就以寻访榜样人物为例,一位家长说,寻访劳模时,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比不上市劳模,市劳模又比不上全国劳模,如果班里有家长找到了全国劳模,其他家长只能更加努力地动用各种人脉,找到一位差不多的劳模。

  而且假日小队主题常常比较集中,今年暑假55岁的最美杭州人孔胜东,半个月接待了60多批学生。

  事实上,假日小队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如何把让这个原本很有意义的假期活动回归初心,显然是需要家长、学校共同考虑的问题。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