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大山脚下,他一人守护一所学校

来源:钱江晚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19-12-03 09:08:07

  没有一个学生,但老杨仍然守护着校园。

  初冬的早晨,太阳总是懒洋洋的,都六点了,才稍许往田间地头洒了点光。在杭州淳安县金峰乡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有个人比太阳勤快多了——天刚蒙蒙亮,57岁的杨小荣就穿好衣服,走出自己那间小小的教工宿舍,开始一天的工作。
  学校依山而建,清晨的山风吹到脸上就是一股透心凉。老杨却早已习惯,稍微扶了下头上那顶驼色渔夫帽,就扫起了教学楼前的空地。一晚上的落叶,散了一地,他一片片扫拢,神情专注,都没留意到有半片枯叶粘上了裤脚。
     两个小时后,校园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却依旧冷冷清清,校门紧闭,没看到一个学生的身影。“十多年前,我被调来这所小学,在食堂里工作;而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守着学校,因为从这学期起,全校最后一名学生也转学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老杨告诉钱报记者。
  早上五点起晚上十点睡 他是学校唯一的守护者
  吃完早饭,老杨带钱报记者在校园里转了圈。学校其实挺大的,即使一半场地不久前借给正在附近施工的单位充当工程指挥部,还剩下一幢教学楼,一幢宿舍楼,食堂、篮球场和操场也一应俱全。
  “以前我在食堂做事,每天五点起床,现在六点已经算晚了。”杨老师打趣。食堂在校门边上,外墙贴着校训:“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还有教师展示栏和班级评比栏。照片里的学生和老师都一脸灿烂,可以想象他们当初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一条欢迎89届毕业生回娘家的横幅,还挂在教学楼一楼。每间教室的门口都贴着班级口号和活动照片。随意推开一间教室走进去,看到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还没有擦去:“平长仄短,韵脚拖长”……
  教学楼和操场中间,有一大片菜地。老杨说,这里是从前老师带学生们上劳动课的地方。现在没有学生,但他还是每天继续打理。前两年学生少,师生比例几乎1比1,学生又都是住校的,校长索性推广“家庭制”,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结对,算作一户家庭,每户家庭承包一块菜地,并有专门的指示牌。钱报记者在菜地边一眼就瞧见了那几块指示牌,老杨一直没舍得扔。
  教学楼的背后就是宿舍楼,总共有三层。老杨说,当年这里最热闹时住过上百名学生。
  除了清扫校园和打理菜园,老杨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四处走动,防止陌生人进入,以及检查教室门锁,保证校园电路安全,并定时给操场除草。所以,他平时都住学校,周末才回家。晚上十点睡前,他还要拿着手电筒在校园里巡逻一周。
  他是这所学校的守护者,也是唯一的守护者。
  从三四百人到空无一人 他打算继续守下去
  偌大的校园,学生到哪儿去了呢?
  “今年上半年,学校还有10个学生。”老杨说。他最初来金峰乡中心小学,学校有三四百名学生,所以在食堂工作的除了他,还有好几个同事。
  据他回忆,学生人数出现明显下降是在2015年前后。两年前,剩下20余人。因为学生人数减少,学校教职工的人数也相应减少,就只老杨一人负责食堂工作。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洗菜、烧菜、洗碗,一天除了吃饭没有一点空闲时间。虽然每天都干得很累,但是老杨却觉得很开心。
  “那时候全校学生都认识我,我也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如果在校园里遇见,我都会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多看书、记得每天写日记。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照做,但我想说多了一定会有影响的。”老杨笑着说。
  去年下半年,学校只有10位学生,其中9人是六年级,1人是二年级,所以分作两个班上课。今年9月,原来的六年级学生毕业了,学校没有招到一年级新生,剩下的那个学生也转学了,于是其他老师都去了别的学校,这里只剩下了老杨。
  “其实今年招生前,学校做过调查,按照户籍来看,理论上有40名左右适龄入学儿童。我们家访了一圈,这些孩子都要跟爸妈去城里念书。”老杨说。他分析,近年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孩子也跟着去了。爸妈们的想法是,孩子在身边方便照顾,而且城里的学校教学条件更好些。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工作轻松了太多,没有这么多的菜要烧,没有这么多的碗要洗,但是杨老师依旧闲不住,把校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预备继续守下去,万一明年又有孩子要来这里上学呢?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