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欧洲中文教育开展较早、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英国政府将中文列为中小学外语选修课程,纳入素有“英国高考”之称的A-level考试,还于2016年启动“中文培优项目”,计划到2020年培养5000名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学生——类似支持中文教育的力度,在欧洲范围内还是很罕见的。
同时,英国也是中国投放中文教育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双方已通过平等合作方式,在英国设立了30所孔子学院、16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方每年向英国派出中文教师和志愿者500多人。
受到突如其来的冲击
在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下,英国中文教育成效显著,目前共有39所大学设立中文专业,6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学分课程,1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学习中文的大中小学生超过20万人。从2018年开始,选考A-level中文考试的高中生连年攀升,目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德语的选考人数。这表明,中文在英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已成为继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之后的第四大甚至是第三大热门外语。
遗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英国的中文教育也受到冲击。基于防疫需要,英国政府暂时关闭了所有学校,教学活动均改为线上授课、辅导和考试。比如,政府公布了“免费在线课堂”计划,还面向公立中小学出资设立了“橡树全英学院”项目,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录制每周180堂课的教学视频。不过,这些免费课程主要涵盖英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以及列为必修课或学分课的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课程,由于中文在很多公立中小学是选修课或兴趣班,且选学学生不够多,所以未能列入“橡树全英学院”项目课程。
至于大学、私立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的线下中文项目,也都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不得不尝试着转至线上。此外,诸如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年会之类的学术研讨活动,以及一些常规性的线下中文师资培训项目均被延期或取消。
线上教学成为“主教室”
因此,线上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为英国中文教育的“主教室”,特别是孔子学院的线上教学更是亮点纷呈。疫情暴发之初,孔子学院总部就及时指导各国孔子学院和中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并加大了慕课、微课等网络资源供给,全球最大的网络中文教育平台“中文联盟”还紧急推出了一系列示范课、精品课。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也于近日在线上举办了网络汉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和分享了疫情以来的线上中文教学经验。因为有充足的资源保证和技术指导,很多教师纷纷使用Zoom软件为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在线授课,使用Moodle、Microsoft Team、Blackboard Collaborate等系统与学生共享资源并进行互动,使用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软件为学生答疑,还尽可能地将口语和听力测评放到线上进行。所以,孔子学院自身的中文项目基本能够维持线上运行,还尽可能地帮助了一些大学、中小学的线上中文项目。令人惊喜的是,苏格兰政府的E-sgoil网络学校,原本计划今年6月启动苏格兰首家网络孔子课堂,后因疫情影响取消启动仪式后,干脆将非母语学生的初级中文等课程直接提前到5月线上进行,可谓逆势而上、振奋人心。
当然,线上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视频教学或慕课、微课课程,对一些活泼好动、耐心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效果不佳。再比如,中文教学是一个在场性、对话性、实操性很强的课程,线上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互动和语言操练。还有,由于英国的国际学生很多,疫情期间很多国际学生分别回到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时间灵活安排授课,甚至一天重复安排多个同一课程的线上授课。
促进中文教育内生发展
总之,此次疫情尽管给英国中文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整体看绝大多数中文项目通过转战网络延续下来,特别是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为今后英国中文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学模式、教学形态。
长远来看,疫情会对英国经济、财政以及家庭收入产生严重影响,未来政府及家庭和个人是否会缩减对中文教育的投入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长远规划和积极应对,重点是积极推进线上教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推进中文教师、教材、教学的本土化,促进英国中文教育内生发展——这可能也是整个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张 鹏
(作者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