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特写: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来源:新华网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20-11-29 15:46:40

  新华社厦门11月28日电 题:特写: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颜之宏、宓盈婷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青年一代电影人正处在有劲儿的时候,因为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1986年出生的青年导演大飞说。

  一位银发苍苍,一位青春朝气。不同的年龄,澎湃着一样的激情。他们代表着中国电影人的精气神,是中国电影传承、发展、创新的无穷力量。

  这是一场特殊时间点的聚会。在厦门举办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上,从92岁的演员田华到34岁的导演大飞,中国电影人“四代同堂”,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讨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如何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古老而青春的中国,在刚刚过去的10月底,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蓝图。而这蓝图上,明确了文化强国建成的时间。这极大激励了中国电影人。

  “电影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电影演员张光北说,跟上时代,电影人要培根铸魂,根和魂在哪里?在人民群众中;电影人要有好作品,如何深入人心?扎根现实生活。

  “不论技术如何变革,灵魂、精神的东西是永在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前宽表示,弘扬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中国电影人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时代对中国电影和电影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前宽认为,只提出传承发展还不够,要研究新的时代、新的特点、新的挑战,做出高质量的工业电影,这是人民的期待。

  诗歌、国画、京剧、戏曲……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它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也赋予了中国电影人足够的文化自信。

  出生于1980的青年导演董润年说,过去我们向好莱坞学习叙事方式,现在更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架起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与现代艺术表现之间的桥梁。

  青年动画导演张春景主创的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秋实》,获得了本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这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电影短片,以“文化+科技”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华韵味。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张春景说。今年初,《秋实》入围了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不仅传承过去,还要与未来对话。创新是未来电影创作、制作的核心。

  “没有创新,即使技术层面和常规审美上没有问题,这样的影片也会失去灵魂,变得平庸。”《中国电影报》社长、《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的观点,引发大家的共鸣。

  “观众进步很快,市场的变化也很快。我们不能总是在一个相对舒服的领域里复制,一定要有创新。”“70后”电影编剧张冀说,变化发展的时代是好故事产生的温床,我们要用心观察,要创新讲故事的方式,继续拓展已有的电影类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认为,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保护好奇心与想象力,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情怀,还要有对市场的渴求。

  皇甫宜川认为,在当代生活中,在历史的重新审视中去寻找灵感,这是创作也是创新的源泉,是被证明的艺术规律。

  电影演员刘劲说,要从生活和人民中汲取养分,才能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作为演员要深入生活、深入生活的本质,但不要照搬生活,要高于生活。”田华说。

  青年演员颜丹晨说:“我们追求艺术形式、电影技术上的创新,更不要忘了艺术品格的传承、力量的源泉在哪里。”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中国影协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形式、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积极谋划、推进落实,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这场电影人的“四世同堂”,回望的是情怀,不忘的是初心,展开的是未来。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