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6月21日电 题:以“环境提升”带动“城市复兴”——南昌洪都老旧小区改造见闻
新华网 沈洋 王晓震
从违章搭建严重、道路积水、垃圾乱倒到如今道路整洁、整齐划一、管理有序……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曾诞生过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的老工业基地因为旧城改造展现了新貌。
洪都老工业区是全国首批4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厂区搬迁改造基本完成。在生活区改造中,当地政府把资金投入到群众最急需的水、电、路、气改造上,在改造中尽量减轻对居民生活干扰,改造和管理同步推进,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赢得民心。
洪园社区改造前后。新华网发
“只改地下,不改立面”
洪都街道属于典型的“一厂一街”,辖区居民大都是洪都集团公司职工,长期以来由企业办社会。但随着企业对公共设施投入的减少,洪都街道成了城市建设的洼地。
“每逢下大雨,下水道必堵,污水就往外冒。”洪都街道洪园社区居民喻艳标说,过去下水道堵塞是常态,雨天不穿套鞋难以出行。
洪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月英介绍,改造前楼上住户水上不去,楼道电线像蜘蛛网,楼下私搭乱建、下水道堵塞。面对这些“老大难”,社区干部一筹莫展。
2019年,洪都生活区居民盼望已久的改造项目启动了。
“改什么、怎么改必须尊重民意。第一个改造的洪园小区,前期准备工作长达半年。”洪都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云说,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以道路平整、雨污水管网更新、铺设透水地面、违建拆除、增补消防设施、治安监控等为主的整改实施方案。
“不改建筑外立面,只改水、电、路、气。”青云谱区委常委熊敏说,把钱花在这些看不见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树木、草地能留尽留。
改造后的洪园社区一景。新华网 王晓震 摄
拆除违章164处,改造路面1.26万平方米,实施强弱电入地管线预埋1.88万米,铺设雨污水管道线1.28万米,新建排污井960个……改造一新的洪园社区,道路变宽了、下水道不堵了、路灯亮了,居民脸上露出微笑了,社区工作轻松了,刘月英对此感触颇深。
“总共11个小区,涉及2万户居民,需要拆除5000多处违章建筑。”青云谱区区长吴江辉说,我们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先改水电,再拆违建”
正在改造的洪科社区。新华网 王晓震 摄
“在拆违和改造过程中,我们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青云谱区住建局局长聂洪明说,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坚持水电先改,改到哪里就拆到哪里,尽量做到停水停电的时间不超过1天。在帮助居民改水改电的同时,当地还组织人员帮居民搬运物品和拆装空调。
人性化拆违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但拆违受阻、意见分歧也时有发生。洪科社区居民熊长春家的唯一卫生间设在违建房里,而且他家生活非常困难,无力改建新卫生间。
“鉴于熊长春家的特殊情况,经过公示,由社区出资在他家房间内改建了一个卫生间,最后顺利拆违。”洪都街道党委委员王海燕说。
今年77岁的颜勤是洪园社区东4区3栋的住户,他对小区改造的其他方面都满意,但认为改造后的小区存有消防隐患,因此他只给出了70分的成绩评价。参与洪都生活区改造设计的朴杉杉解释说,消防安全肯定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消防不合格,验收肯定不能过关。”
“群众不理解,说明我们解释工作没到位。” 熊敏对洪园社区的改造工作也只打了70分。她认为,群众工作并非尽善尽美,不少细节还有待完善。为此,正在改造的洪科、洪校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利用微信群充分征询居民意见。
“找回‘洪都’精神,重现当年盛景”
成立业委会,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建设社区邻里中心……改造和管理同步推进,是洪都生活区改造的显著特征。
居民在社区内打牌。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谈起改造前后的变化,洪园社区居民张香苹用“颠覆性”三个字概括,小区聘请了保洁人员,社区邻里中心有干净的舞蹈室、棋牌室、图书室,人们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变化更大的是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乱丢垃圾、抢车位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洪园社区之前废旧的车库改造成了社区邻里中心。新华网发
老旧小区改造,表面上是基建项目,其实也是社会治理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小区改造项目中来。”李云说,不少居民主动监督工程质量,帮助协调解决纠纷矛盾。
群众对小区改造的态度变化验证了改造的成效。“第一个社区改造准备工作用了半年多,第二个、第三个小区改造从干部进场到启动改造缩短到2个月。”熊敏说,现在很多尚未启动改造的小区居民常来询问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小区改造。
到2021年,洪都生活区改造将全面完成,届时洪都片区将会成为南昌老城区的一张新名片。吴江辉说:“我们希望通过旧城改造带动城市治理进步,找回第一代‘洪都人’的精气神,让这个片区重现当年‘洪都’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