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黄涛)2019年,邯郸市贯彻“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大战略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用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呈现多元支撑的新态势。“一减一加”描绘项目建设路线图
“一减一加”,减的是过剩产能,加的是项目引进。2019年,我市围绕去产能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布局,描绘出清晰的产业新态势路线图。
化解过剩产能,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2019年,我市坚定不移去产能,压减退出炼铁产能17万吨、炼钢120万吨、煤炭105万吨、焦化70万吨、水泥88.3万吨、火电装机容量6.6万千瓦,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任务。
过剩产能的减少,为新兴产业快速增加腾出巨大发展空间。开展第15轮、16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活动,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推介、冀港招商等系列活动,全年争列省重点项目56个,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在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共有160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呈现出“三多一好”等特点。新兴产业项目多。160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102个,项目数量占总数的64%。集聚产业项目多。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工业区产业集群优势招引项目,逐渐形成集群发展、抱团发展、产品联通互补、聚集带动明显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域外产业项目多。160个项目中,域外项目70个,项目数量占总数的44%。预期产值效益好。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产值973亿元,利润129亿元,可实现税收4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7.1万个。
在秋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共有132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开工,各县(市、区)围绕邯郸市“532”主导产业体系招引项目。五大现有优势产业项目有亮点,各县(市、区)围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等五大现有优势产业招引项目,强链、延链项目越来越多。132个开工项目中,五大现有优势产业项目共45个,占比34.1%。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特色,开工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类项目共32个,占比23.9%,科技含量高,未来前景好。两大未来产业项目有突破,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两大未来产业项目共4个,占比3%。
持续不断的招商引资,使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高精尖项目在邯郸市落地、开花、结果。总投资300亿元的武安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从钛酸锂材料到电池到整车装配的全闭合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04亿元的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项目聚集了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等四大板块,2019年11月底一期试生产;总投资32亿元的中船重工七一八特种气体项目、高纯三氟化氮等四种产品产能今年底将达到世界第一……
面向未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基于持续上项目形成的产业基础,邯郸市于2019年8月出台“532”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指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夯实多元支撑新态势根基。
不断提升五大现有优势产业。钢铁是全市工业第一大主导产业,近几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精品钢材占比不断提升。下步,我市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高端产品,力争今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能力。
装备制造业是全市工业第二大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整车制造等一批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等领军企业。围绕这些重点行业,我市将积极推动智慧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转变。
食品加工产业是全市工业第三大主导产业,2018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5%。目前,在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食品产业扩能“首选地”。
邯郸市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6家。下步,将以邯郸机场航空货运为载体,以邯郸中欧班列为依托,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我市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下步将重点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抓好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东太行景区等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将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四大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
新能源产业正在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加快发展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应用。
生物健康产业积极推进华北地区最大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引进中药制药装备、中成药综合生产、中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环节;重点建设药用玻璃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谋划布局两大未来产业,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市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安防应急产业已经具备初步产业基础。
项目建设多元化扭转产业结构偏重问题
在着手当下、谋划未来的产业发展道路上,2019年,邯郸市大力实施钢铁减量重组、退城进园,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邯郸热电厂退城搬迁扎实推进。
开展“千企转型”行动,全市实施技改项目504个,亿元以上项目268个,涌现出龙风山铸业、晨光生物、恒工机械等冠军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66.7%,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5%、23%,高于规上工业10.7、16.2个百分点。
研究出台《关于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选择10家“瞪羚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是邯郸市形成产业新态势的另一个具体表现,使产业结构实现多元支撑得到进一步增强。
高质量举办第四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前期深入洽谈、精细对接和共同努力,共有12个项目实现合作签约,涉及文化旅游、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
全省首家方特主题乐园“方特国色春秋”正式开园。邯郸“方特国色春秋”是国内唯一以弘扬邯郸成语文化为主题,以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为核心展示内容,结合世界领先高科技形式建设的新一代主题公园。预计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实现税收5000余万元,对推进邯郸文化互动交流、打造城市形象、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在项目建设多元化支撑带动下,邯郸市产业结构偏重问题正在扭转,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底的9.1:45.1:45.8调整为7.6:45.4:47.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主导产业已由过去的钢铁、煤炭、电力、建材“老四样”,变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新材料、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的“新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