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456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筑起防贫致贫“截流坝”——邯郸市全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07-15 16:40:09

  

  魏县沙口集乡南沙口村桃花经济富民增收。(资料图)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实习生王辰雨)近日,邯郸市两组扶贫数据引人关注。脱贫后返贫人数:2016年,2254人;2017年,355人;2018年,20人;2019年,0人;新增致贫人数:2016年,47646人;2017年,1763人;2018年,1661人;2019年,0人。三年,实现返贫致贫数字“双归零”,这得益于邯郸市探索建立的“基金救助、就业援助、社保兜底、专人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邯郸市从2017年开始,在集中力量攻克贫困堡垒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精准防贫机制,监测核查防贫救助对象35892户,核实救助3305户,救助资金3729.4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人口返贫和边缘户缺乏政策支持可能致贫问题,有效控制了贫困增量,从源头上对贫困发生筑起了“截流闸”和“拦水坝”。2019年以来,全市没有一户脱贫户返贫,没有一户非贫户致贫。

  日前,河北省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文转发邯郸市精准防贫工作实施办法,在全省推广防返贫防致贫的“邯郸经验”。

  让特殊群体不“边缘”

  曾经,邯郸市与其他地区一样,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现象比较突出。2015年、2016年全市减贫29.1万人,但新增贫困人口55176人、返贫3072人,共计58248人。2017年初,邯郸市委敏感意识到,边脱贫边返贫、边减贫边增贫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
 

成安县北乡义镇大寨村贫困户在喂食鸽子。(资料片)

鸡泽扶贫微工厂带动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资料片)

  因此,提出了“未贫要防”的工作思路和要求,针对原先不在贫困序列但陷入贫困风险较高、已经脱贫但脱贫成果不稳定的人群,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套防止其因病、因学、因灾等而重陷贫困的精准防贫措施。三年来,在经历了先行试点、全面推开、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后,2020年3月,系统总结提炼,制定了《邯郸市精准防贫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防贫工作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

  “造成返贫致贫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家庭很难承受。”据市扶贫办政策法规处处长张向前介绍,邯郸市的防贫做法可概括为“四个二”。即两个重点人群。关注非贫低收入户(边缘易致贫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这两类致贫、返贫高风险重点人群;两个认定条件。严卡收入条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贫困线1.5倍以下者)和支出条件(满足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因产业风险等支出或负担超过一定数额)两大条件,结合邯郸市规定的五个否决条件来对防贫户精准认定;两类救助措施。面对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而出现的必然支出,边缘人通常有着较低的承受力;两种筛查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筛查,主要是通过县级医疗、教育等部门的大数据进行筛查,对支出“越线”人员入户核查。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申请,主要是对因意外事故等大数据监测不到的,由农户申请,村“两委”审查上报,县级有关部门联合认定、公示后救助。

  针对部分家庭因就业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收入难题,探索建立了就业援助政策、社保兜底政策与防贫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对因就业问题的,通过引进和新上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探索建立500多家村级“扶贫微工厂”,带动4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光伏扶贫收益、资产收益等设置公益岗位安排1万多人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低保,确保不掉到贫困线以下。为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政策支持,边缘群体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了救助,缩小了“贫”与“非贫”的政策差距。

  防贫基金建起“拦水坝”

  “当年,我因患肺癌住院治疗,三重保障报销费用后,个人自付费用仍达7万多元,一下子让我们这个刚脱贫的家庭濒临返贫。幸好有防贫保险给补贴了53700元,又重新燃起了俺对生活的信心。”说起2017年的事,魏县东代固村村民高连所至今记忆犹新。

  在扶贫工作中,致贫返贫或是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造成支出骤增,或是因劳动能力丧失或减弱造成收入骤减,或是因为家庭生产经营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造成损失骤生。因此,要建立起有效的防贫体系,需要重点化解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的风险。针对支出问题救助,邯郸探索建立防贫基金实施救助,以县为单位,每年按10%的农村人口、人均50元的标准,建立防贫基金,委托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实施,达到了“不养人、能办事,少花钱、办大事”的目的,干部由操作者变为监管者,避免了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

  因病者,在医保等保险报销完毕后,自付住院金额大于0.5万元的脱贫不稳定户可以获得阶梯救助,自付金额大于2万元的边缘户可以获得阶梯救助,救助金额不大于20万元;因学者,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每年学费、住宿费及书费等合计超过0.8万元,可以获得阶梯救助;因交通事故者,司法程序未获得赔偿或获赔后依旧损失巨大的,可以获得救助。其中财产损失过重的,参照意外事故防贫救助标准实施救助,医疗费用过高的,参照因病防贫救助标准实施救助;因产业风险者,家庭自主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特色种养业项目,因自然灾害造成生产经营设施和产品损失,或因市场价格原因扣除物化成本后造成经营损失一次性大于等于0.5万元的可以获得阶梯救助,救助金额不超过3万元。今年1-5月份,共核查5682户,核实救助548户783.8万元。

  在防贫基金积极生效的同时,市民政局联合市扶贫办印发了《邯郸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5124元/年,截至2020年4月,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1.97万户、20.5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9723.2万元,月人均补差240.91元。因疫情开展临时救助累计902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89.8万元。同时,针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类落实保障措施,系统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共保障1023名孤儿、136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资金267.9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305人,发放资金1924.69万元;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8927人,发放资金1541.67万元,确保应补尽补,有力保障了全市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脱贫攻坚啃下“硬骨头”

  “脱贫工作更多的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作,而不是通过‘授之以鱼’草草了事。”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文太告诉记者,在防贫事业取得众多的伟大成果之后,还是残留有一小部分脱贫困难户。截至2019年底,全市5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8.5万人减少到3335人。剩余贫困人口可以说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这一群体,邯郸市实施了“四个全覆盖”硬核措施,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邯郸市脱贫攻坚任务已总体完成。

  脱贫工作看似只需完成由“贫”到“不贫”的跳跃,实则在跳跃之后,维稳才是更关键而且更耗费精力和心血的接棒事业。今年上半年,邯郸市出台了《关于确保剩余贫困人口上半年全部高质量脱贫的通知》,对照上半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的要求,对所有未脱贫户逐户分析评估全覆盖,找准短板弱项,明确帮扶重点;对有劳动能力的未脱贫户就业全覆盖。用好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扶贫专项资金、社会捐赠等资金,通过增加公益岗位的方式让未脱贫户上岗工作;强化社会救助,无劳动能力的未脱贫户兜底保障全覆盖。对未脱贫户符合纳入低保条件者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强化领导包联,未脱贫户县级领导帮扶全覆盖。实行“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贫困户”“四帮一”政策,针对重点贫困户量身定制特别方案,逐个击破。

  目前,全市未脱贫人口3335人中落实产业就业1073人,落实兜底保障2274人,各县(市、区)已落实包联的县级领导301名、乡级领导668名、村干部845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300元增加到目前的7090.79元,5年增长2倍,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稳定脱贫条件。

  2016年至2019年,全市支出3729万元,防贫救助3305户,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1%,下降到2019年的0.06%,三年防贫风风雨雨,一朝花开芬芳满城。邯郸精准防贫实现了多维度高质量收益,有效控制了贫困增量。通过建立防贫基金、就业援助、社保兜底有效衔接机制,解决了非高标准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非贫低收入户(易致贫的边缘户)致贫返贫问题,为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