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网媒看山西】雁门关:昔日金戈铁马 今朝小康人家

来源:新华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11-19 10:27:56

  新华网太原11月18日电(武斌) 初冬时节,雁门关外寒风凛冽。踏着绵绵细雨,行走在雁门关内,途经的古长城上满是斑驳印记。11月17日,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走进素有“中华第一关”之称的雁门关,感受长城文化,见证时代变迁。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入其间”得名,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作为雁门关北口的第一道门户,明月楼伫立于此。楼前广场上,两组4.5米高的杨家将群像花岗岩石雕分列左右,携刃骑行,栩栩如生,为游人重现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雁门关古长城。新华网 发

  “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曾在此设雁门郡,后经历朝历代修葺完善形成雁门关。兵家自古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的说法。”据雁门关景区工作人员张俊亮介绍,从战国到明代,雁门关一直是主要边防要塞和交通咽喉,烽烟不断,发生战事数以千计。

  景区入口处,依山面南而立的“历代名人壁”,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59位与雁门关有关的历史人物,见证着这里千百年来历史的变迁。

古关道的青石板路上,依旧保留着车辙碾压的痕迹。新华网 发

  古关道上,一道道车辙碾压的痕迹分外明显。据张俊亮介绍,雁门关是连通中原与草原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没有战事时,商旅在此南来北往。

  借助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雁门关形成了以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内含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边关特色景观,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2018年8月,当地政府又引进银泰文旅集团,签署雁门关景区投资运营协议书,探索“名胜景区+乡村客栈”的发展模式,开发农家乐9家、星级酒店2家,带动周边4个村99户191人增收。

不少村民在景区开起了农家乐。新华网 发

  “在景区做了10年导游,我的工资也跟着从几百涨到了现在的三千多。”35岁的代贝原先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小卖铺,2010年赶上雁门关景区开发,大学毕业的她报名成为景区内的一名导游。

  “那时候就想让自己学到的知识不浪费。”代贝说,景区开发后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就业。“大家以前多以畜牧业为生,现在都成了保安、保洁、导游……周边村里不少人都在这找到了工作。”

  2020年9月9日,山西省第六次旅发大会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长城博览在山西”为主题在忻州举办。借此契机,忻州“长城游”再次火热。据雁门关景区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营收超过300万元。

  行走在雁门关景区内,道路两旁小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古城楼下合影留念的游人络绎不绝,昔日金戈铁马的边关要塞,如今正在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