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鼻子碰鼻子,老鼠笑嘻嘻”……7月4日晚,在聊城市新华书店王卷帽社区店门口外的书摊旁,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手捧《我爱中华童谣》,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实体书店是书香社会的强大载体。随着“夜经济”的逐渐复苏,自6月12日开始,聊城市新华书店创新服务方式,把书架上的书搬到街头小巷,将书香融入人间烟火,深入推进书香聊城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样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体验。
文化夜市 有序盘活
聊城市新华书店王卷帽社区店每周末晚间7点至9点在店外搭起书摊,摆上各类书籍,在被人气与灯火点亮的夜幕之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华灯初上,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前来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小小的摊位前,不一会儿就聚满了各个年龄段的读书爱好者。
《太空科普》《趣味人体》《揭秘海洋世界》……小朋友们紧盯着有趣的立体书,像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有的年轻人手拿经典名著,有的则对理财类书籍感兴趣;老人跟着《世界地理》遨游全世界。
“我大女儿在附近学跳舞,每次送她来上课的时候,小女儿就会到这个书店里来看书,她喜欢读一些颜色鲜艳的绘本,多数时候我会和她一块儿读。”家住江北汽车城附近的市民李俊说。
“周六、周日的客流量最大,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一块儿来买书,上周仅周末2天销售额就达到6000元。”王卷帽社区店店长马质彬说:“文化夜市吸引来了更多顾客,书店营业额提高了不少。”县市呼应 点面覆盖
6月18日,高唐县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来到孙大石美术馆东部广场,刚一出摊,就吸引来不少市民。“高唐县城有38个夜市区域,前期我们对比了人流量、光照、交通等因素,最终选择在这里出摊。”高唐县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田华说。
冠县新华书店在美树湾万人广场出摊,营业时间为每晚7:30至9: 30,6月23日起,该书店“转战”至武训公园广场;临清市新华书店同步助力文化夜市,工作人员每天晚上6点前准时到达运河文化广场东南角,搭起摊子。摆摊前,书店工作人员都会精心挑选合适的书籍,儿童科普、农业、医学、畅销文学……共计十余种图书,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举办文化夜市惠民活动,是国有文化企业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的社会担当,我们及时开设了淘宝店铺,开通了饿了么平台,并组织全市新华书店送书到广场、社区,还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聊城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苏剑说。
旧日时光 满满回忆
看着社区书店摆起的书摊,记者的记忆被拉回到了少年时代。晚上下了课,同学们喜欢到街市上转一转,经常会碰到一位大叔在他的三轮车旁看书,车上装着一个小灯泡,车里装满了各类书。昏黄的灯光,将原本就泛黄的书照得更显年代感。大叔看书时,仿佛身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我也总会被这样悠哉的环境所感染。
夜市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白天的另一种城市个性。
“以前,这叫‘淘书’!”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道:“以前的村头、夜市经常有卖书的,一到晚上,书摊前挤满了孩子、大人,不过,当时盗版书居多,现在多好,书都是正版的。”
“那时候的孩子,手头如果有几本连环画,那都是值得‘豪横’的,同学们都围着他,希望能借来看看。”带孩子来王卷帽社区店买书的林先生说:“现在图书种类这么多,完全能满足孩子的读书需求,上次来我就给我家孩子买了全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流动书摊 方便市民
“我住的离书店有点远,平时不太方便去书店,现在在街边散步时就能买书,太方便了。”家住光岳花园小区的林女士说。
流动书摊的设立,不仅方便了市民购书,也让阅读这一好习惯能在大家身边传播,让多读书、读好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唤起了人们对图书的需求。
“广场上有个书摊多好呀,让孩子多感受文化气氛,不至于总在广场上瞎玩。”在冠县美树湾万人广场上,一位带着孩子玩的家长说。
7月4日,在司法系统工作的侯先生在书摊上买了本《雪莱诗选》。“雪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现在我因为工作的原因,读书没那么多了,与雪莱也‘相别’得太久太久。”侯先生说:“但那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一直鼓舞着我。”
接下来,聊城市新华书店将继续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夜间文化消费服务,带领读者体验新型的购书方式,让阅读成为时尚,让书香飘满水城,为“夜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