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在希望的春天,一起奋斗!”——郑望春代表带来的乡村故事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生于春天,在希望的春天。”
6日,惊蛰。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来自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郑望春代表,说起了自己名字的由来。
35岁的郑望春代表第一次来到首都,从机场到驻地,他眼睛都不敢眨,林立的高楼、疾驰的汽车、宽阔的马路……“自豪、振奋。”
3月4日,郑望春代表在驻地宾馆阅读材料。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摄
不过,这位新当选代表嘴上念叨的,还是2000公里外的乡亲们。他点开手机里的照片,给大家介绍起村里的变化。“我和乡亲们都对未来更有信心了!”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悬崖古路,天梯彝寨。海拔1400米的古路村,云蒸雾绕。“2018年索道开通后,原本3个小时的山路变成只需3分钟。”
壁立千仞的绝壁幽谷,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
“核桃、花椒、脆红李、坨坨肉、杆杆酒都可以运下山了,4G网络也通了,外地游客纷纷来打卡。”说起这些,郑望春眼神里满是春天。
这是2月14日拍摄的郑望春,其背后就是古路村村民出行所乘坐的悬崖索道缆车。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3年前从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棒,光荣之余,他也深感担子不轻。来北京前,郑望春走村串户、调研思考,还专门召集村民代表、党员、村干部们开了一场意见征求会,听听大家的心声。
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总结下来,一是“感谢总书记、感谢党,让大家伙过上了好日子”,务必把村里的好消息带到北京;二是“脱了贫,致了富,下一步怎么快马加鞭,走得更远”,请他多提好建议。
在代表团的分组会上,他一股脑儿把这些建议都讲了出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激发群众内心动力,共谋共同富裕之路;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吸引更多“田秀才、土专家”助力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上,农民是最有发言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回去后我们一定尽快安排前往调研。”多年关注乡村振兴并提出建议的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代表也有同感。
2月14日,在四川省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郑望春通过电话与外地游客沟通来村里游览、住宿的事宜。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村看看!虽然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但我们已经开始布局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审议现场,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代表向大家发出了邀请。
天远地偏的乡村,也开始走向振兴。这条通往未来的路,要走得更稳更实更宽,需要全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道蹚。
“在希望的春天,一起奋斗!”郑望春和吉列子日相视而笑。
春光正好,北京的玉兰含苞待放,彝寨的梨花也将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