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那曲牧民观看开幕式文艺表演。 江飞波 摄
“去年展销会,我们村合作社总共卖了12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畜产品,去掉开支,合作社的13位牧民人均分红8000多元。”57岁的西藏安多县牧民顿珠12日在那曲市畜产品展销会上对中新网记者说,这已是他第14次参加该展销会。
12月12日,一年一度的西藏那曲市畜产品展销会在海拔4400余米的色尼区开幕,冬日寒冷的天气并未影响羌塘草原牧民们的热情,首日,数以万计的牧民前来“赶集”。
在顿珠的展位,记者看到有酥油、奶渣、人参果(蕨麻)以及传统牧区藏式服装等十余类特色产品。顿珠说,今年带来的产品货值约13万元,卖完便回去给牧民们分红。“现在物资丰富了,我记得十余年前第一次参加展销会时,是在一个路边市场进行,当时几天下来只卖了500多元。”
那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扎西同珠介绍,上年度为期5天的展销会销售额约2.5亿元。“今年共有11个县(区)、86个乡镇的222家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带着货值4.5亿元的牛羊肉、奶渣、酥油以及虫草、藏式服装等前来销售。”他说,此外还有部分农牧、藏药企业也在现场进行展销。
来自班戈县德庆镇的年轻牧民康宋旺堆守在自己的摊位上销售羊绒及酥油等,他说,自己负责销售自家的产品,而父亲平措和村里另外一位老牧民达瓦扎西则负责销售村合作社的产品。“我们家今年提前准备了5头牦牛,昨天一到便被抢售一空。”他说,预计今年自家的销售额可达7万余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平措和达瓦扎西二人分工合作,一人销售、一人协助统计,“我们合作社产的酥油质量特别好,一斤售价85元至90元,很畅销。”平措说,今年合作社带来了15万元的畜产品,预计展销会前4天便能售罄。
除了传统畜产品,也有年轻的创业大学生在展销会上宣传自己的创意产品。28岁的次仁明久于2017年在那曲创办了一家环保公司,主要生产生物燃料及有机肥。
他说,羌塘草原燃料缺乏,牧民们的传统取暖方式是燃烧风干后的牦牛粪。次仁明久大学毕业后申请、发明了实用型专利,使用畜牧业废料和牦牛及绵羊的粪便加工成更加耐烧的生物燃料棒。“风干牦牛粪燃烧时间不到一小时,经过加工后,燃料棒燃烧时长可达3小时50分钟。”
次仁明久说,相比煤炭,燃料棒污染少、更加安全,比较受那曲城镇居民们的欢迎。2020年1月至11月,公司销售额400余万元,实现利润15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次仁明久的公司目前已吸纳50名当地牧民就业,在那曲10个县(区)设立了收购站。“这次来展销会,主要是向牧民们普及生物燃料知识,以便今后进一步拓展市场。”(作者 江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