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缓解“猪周期”波动 多部门合力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来源:新华网编辑:张飞涛发布时间:2021-06-09 16:57:09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缓解“猪周期”波动 多部门合力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安蓓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但稳产保供压力仍然较大。记者9日了解到,为了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过去,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入行门槛太低,导致“猪周期”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部门积极应对,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组织政府猪肉储备收储和投放,保障了重要节假日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猪肉消费基本需要。

  面对反复“发作”的“猪周期”,如何有效平滑波动、调控市场异常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预案将本轮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中的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力求为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围绕促进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预案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丰富预警指标。“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与此同时,预案增加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调整预警区间。预案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至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至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分类设置储备。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工作机制。对本轮猪肉市场调控工作中创新采取的部门会商机制予以巩固,并结合本轮调控实践经验,对地方政府猪肉储备规模、收储机制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提升央地联动、区域联动合力。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生猪产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该负责人说,预案将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7.6%。这位负责人预计,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同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以往明显提高。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