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研一学生打工撑起“共享厨房” 无偿提供给病友家属做饭

来源:武汉晚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19-08-15 11:11:50

  8月9日11时19分,武大医学部家属区“共享厨房”已到高峰时段,病友家属们正在忙碌,王睿(右一)帮忙清扫地面积水 记者苗剑 摄

  病友家属张一红做好的午饭菜肴 记者苗剑 摄

  与医院一墙之隔

  7月28日下午4时,武汉大学医学部家属区,约15平方米的共享厨房很快挤满来做饭的家属,锅碗瓢盆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从去年11月老伴李冬梅查出卵巢癌开始,老两口隔三岔五就要来医院报到,每次住院少则十天半月,长则1个多月。通过病友介绍,陈业亨很快知道了“共享厨房”的存在。在他看来,自己做饭既经济又卫生。更重要的是,这方空间让他有了家的归属感。

  “老伴是卵巢癌晚期,情况不理想,但医生并没有放弃。”陈业亨说,生病对亲人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活好当下。老伴生病后,从未进过厨房的他拿起了汤勺,让老伴吃上了一口热乎的饭菜,这是眼下他能为老伴做的最温暖的事。

  是一名研一学生

  1998年10月王睿在广州出生,父母都是当地中学的教师。2003年,王睿的父亲驾车发生车祸,事故双方均因骨盆受伤而瘫痪。更糟糕的是,作为事故责任方,王家除了自己看病花钱,还要承担起对方的治疗费用。

  2012年,14岁的王睿开始尝试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大家没有放弃你,妈妈也没有,关键是你自己想不想站起来?”两个月后,父亲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同意接受康复治疗,并在一名中医师指导下自学扎针灸。2015年,他卧床12年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一家人的生活这才渐渐回到正常轨道。

  公益之路举步维艰

  去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动漫设计专业读大四的王睿,先后在水滴筹、小雨伞筹做志愿者,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发起募捐。在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经济上的困难是一方面,对于长期住院的病人,想吃上一口家常饭都是奢望。

  设施老化、消防不达标、邻里不理解,仅今年4月,“共享厨房”就连续搬了3次家:第一次,水龙头漏水殃及楼下邻居;第二次,街坊老太太在门口骂“这么多来历不明的人进进出出,身上带的都是细菌病毒”;第三次,搬到了现址,当时房间破旧不堪,王睿和病友家属用砂纸打磨墙壁,再重新刷乳胶漆,修修补补一个礼拜才勉强能用。

  曾是“兼职皇帝”

  还在上学的王睿,如何承担起“共享厨房”产生的费用?

  大一下半年,王睿应聘成为一家家具店的设计师。他为一位高端买家设计的定制家具得到对方肯定,客户爽快签下38万元订单。事成后,老板拿出2万元作为对王睿的奖励,学费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人对“共享厨房”不了解,以为这是一个创业项目,背后有企业支持。王睿坦言,目前用于支付房租的每一分钱,都靠打工挣来。但他也深知,靠一个人的力量给“共享厨房”输血,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他曾想到民政部门注册个人公益平台,通过公众募捐在各个医院广泛建起“共享厨房”,但因为不满足相关条件,申请未获通过。

  希望两年内找到接手人

  去年11月,55岁的陈会金在中南医院确诊胸部肿瘤,妻子李菊春成了“共享厨房”的常客,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为丈夫补身体。在此期间,亲身体会到厨房为病友带来的获益,亲眼看到王睿支撑“共享厨房”的不易,两口子索性常住于此,一面看病,一面帮王睿做一些管理工作。

  眼下正值暑假,每天早起,王睿都会乘车1个多小时到“共享厨房”,检查燃气灶、厨具和电器,做好物品归类并打扫卫生,登记每一位用户的进出时间。使用者做完饭,负责将锅碗瓢盆清洗干净,产生的厨余垃圾随身带走。

  未来有何打算?王睿坦言,因为家里情况特殊,他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回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希望两年内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接替自己,将“共享厨房”开办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份公益事业。

  记者:是什么驱使你走上公益之路?

  记者:怎么看待“共享厨房”的作用?

  记者:怎样才能长期坚持?

<p style="margin: 0px 0px 15px; padding: 0px; color: rgb(64, 64, 64);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王睿:没有同情心,做不了义工,但如果入戏太深,总被别人的悲喜牵着走,就无法长期坚持。做公益久了,也会接触到人性的恶,要有判断力,保护自己不被道德绑架,才能将这份“善”坚持下去。(记者 武叶 王恺凝)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