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前有什么预兆?地震灾害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脱离险境?8月29日,为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本报组织邯报小记者来到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参观学习,了解地震科普知识,解开地震监测的神秘“面纱”。
当日上午,小记者列队集合后,在邯郸中心台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了参观。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领导对邯报小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小记者介绍了邯郸中心台基本情况。
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始建于1971年,主要承担邯郸及周边地区地震监测预报任务。邯郸中心台设有8个测震台,5个强震台和7个前兆台站,各类观测仪器50台套近百个测项,观测手段涵盖测震、形变、地磁、流体等地球物理化学监测学科。其中,下属的邯郸地震台网,主要任务是接收省内、临省共计32个测震子台数据,对邯郸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另外,管理的地球物理场监测,通过接收布设在邯郸市不同区县的近30台套仪器,对当地的地壳形变、电磁场变化、地下流体等地球物理、化学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河北省及邯郸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科学、可靠、连续的监测数据。
“地球内部时时刻刻在活动,当它内部慢慢积累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突然以岩石破裂、火山喷发等形式释放,引发地球震动,我们称之为地震。”首先,小记者来到地震科普展馆,结合图片展板,在邯郸中心台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记者们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地震远近及当前地震预报水平等知识。工作人员向小记者详细讲解了全球的地震活动分布、中国及河北省历史地震背景、地震观测、防震知识与避震技能等基本常识。在讲到地震监测时,工作人员给同学们介绍说,地球内部物质都处在运动之中,尽管其运动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变化,人们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变化,发现它们与地震有一定联系,并据此推测地震是否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哪里发生等,逐步形成目前的地震前兆研究系统。小记者们一边听,一边认真做记录。
同时,小记者还参观了各种地震监测设备,并体验模拟地震波的动态变化。“如果遇到地震,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沉着冷静,仔细观察周围地形环境,迅速有效地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自救或互救。”工作人员告诫小记者,地震发生时要迅速钻到床下、桌子下或躲在承重墙之间距离最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较小空间,并且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口下躲避。在室内避震应该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者易于形成三角形的空间——空间小、有支撑物的地方;在室外避震应该选择开阔与安全的地方。参观中,邯郸中心台工作人员还结合小记者们关心的问题,为大家解疑释惑,并赠送了地震科普宣传画册,让小记者们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小记者们还参观了邯郸地震台网中心,了解了目前邯郸各县区及周边的监测站点分布情况,及台网中心使用的各种现代化的远程地震监测设备、仪器的主要功能。同时,小记者现场观看了部分站点实时传回的监测数据。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增强了防震意识,还激发了我们学习地震知识的热情。我们要把今天学到的地震知识,说给周围的同学们听。”光明南小学的周梓洋说道。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收获颇多。只有储备防震避震知识,提高防灾意识,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多保障。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未来,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更加有效地预测地震!
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负责人表示,希望此次参观活动,能激发同学们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起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目的,也为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邯郸日报记者高峰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