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骗案件时有发生,“防诈骗”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记者联系了河北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主任刘杰、河北科技大学纺织学院副书记王嘉慧,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冒充身份、收取额外费用……陷阱!
>>“同学”借钱“干部”收费需警惕
刚入校时,新生之间互不认识,不法分子常装扮成同学或者老乡套近乎,借机骗取或盗取新生财物,更有甚者假扮成学生干部或师哥,以订阅学习资料,提供各种帮助为由骗取钱财。
刘杰提示,在学校遇到“同学”借钱,“干部”收费时要提高警惕,想办法确认其身份,不轻易交出财物,离开宿舍时要将贵重物品带走或者锁好。
>>“老师”来电速汇学费需核实
新生在开学前夕和入校初期对老师往往不太熟悉,不法分子常利用这一情况,假扮成老师和学生联系,骗取学生学费。
刘杰提示,如果突然接到自称是老师的电话,要求马上向某某账户汇学费,应立即和辅导员老师联系,联系不上老师时也要和老乡或师哥联系询问,不要贸然汇款。
>>银行账号和密码要严格保密
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刘杰提醒说,如果收到此类的电话短信,即使是上面挂着学校的名字,也不要相信;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
>>勤工俭学、校外兼职要擦亮眼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想找工作补贴生活费的想法,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招收各种代理,以收取代理押金等名义骗取学生钱财。
刘杰提醒说,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尽可能不做来源不明的校外兼职,可以选择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
●诈骗手段翻新、提升辨别能力,必备!
“部分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真假辨别能力,屡遭不法分子侵害,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刘杰说,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迭出,要时刻警惕。
“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办理‘校园贷’,很多学生因此陷入高利贷陷阱。”面对近几年出现的违规“校园贷”,王嘉慧提醒说,大学生应量入为出,理性适度消费,主动学习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提升金融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防范借贷风险。
王嘉慧强调说:“同学们尽量不办理‘网上贷款’与‘小额贷款’。如确需办理,可事先向辅导员或保卫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学校相关部门咨询,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切忌答应他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办理分期贷款。”
●合理消费、及时止损,靠谱!
“诈骗案件发生后,大学生首先要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及时处理,并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后续展开工作。”刘杰说,校园110是全天候待命,有紧急情况会出警协助。王嘉慧补充道:“事情发生后,学生要及时向导员、学校说明情况,请求指导和帮助。”
王嘉慧表示,部分大学生被诈骗后,身心会受到打击,情况较为严重时则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由此,她建议,遇到此类事后,要冷静主动地与家人和老师进行沟通,在校期间可以找到心理辅导室寻求专业老师的心理辅导,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