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价值观的接受与构建不仅关系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等方面的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不仅是个人人格结构的核心,也是社会文化形态的反映。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正如美国波士顿大学伦理道德和品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凯文·瑞安所说,“社会将不会忍受无价值观色彩的教育”。但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从单一因素去考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而是应该从多角度、多水平,全面地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
加强德育课程的时效性
德育课程是指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德育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肩负着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任。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这就要求德育课程一方面要以青少年为教育的中心,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编写对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充分激发青少年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作为单个个体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青少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以此激发青少年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产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进行引导,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建构主义认识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认知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下,由主体选择和构建而获得的。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多位教师交往,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着双重的责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传授知识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知识积累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的育人之道则取决于教师自身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教师自身行为正确与否。约翰·列尔孙在《价值观、品质、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干净、安全的学校环境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各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改造自身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了解和调适好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情感状况与青少年相处,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榜样和力量。
培养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和学生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表现方式而形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反映着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和满足各自心理需要的状况。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和谐程度影响着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和最终的教育成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基础,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的,那么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这就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家马柯连卡曾经说过:“当你对某个学生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不见效,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爱。当发觉爱也不行时,说明爱得不真,爱得不够。”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尊重、理解、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创建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指班级成员通过长期的合作、互动以及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目标、价值观、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整体性、表征性的表现。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单位,学生所接受的大多数教育活动都处于这一集体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环境具有潜在而强大的教育功能。班级氛围作为学生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对班级内学生的行为有所解释,也能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因此,班主任需要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去,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一范围中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上的具体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是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设立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组织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增加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形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校是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摇篮。只有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增进青少年价值观正趋向的动力,才能使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作者:王海英,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