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这届青年:餐桌不浪费才“有面儿”

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08-21 17:06:40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4万余家餐馆饭店开展“文明就餐,杜绝浪费”主题活动。餐饮行业通过“光盘族”打折、“半份菜”和“N减1”点菜法等措施,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文明就餐。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近日,宁夏餐饮饭店协会发出“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倡议书。不少顾客主动将餐后剩余饭菜进行打包,一同杜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近日,河北唐山遵化市的一些机关单位、餐饮行业及超市,纷纷悬挂、摆放珍惜粮食、节约用餐等提示标语和提示牌,倡导人们坚持勤俭节约、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新华社发 刘满仓/摄

  近日,一场号召人们珍惜粮食、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的“光盘行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新浪微博上,以“光盘行动”为标签的各类话题总阅读量达到5.9亿次。

  和过去一些人请客吃饭时把故意多点菜、排场要到位视为“有面儿”不同,现在年轻一代的餐桌文化和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饭局”不见得是享受,“摆阔”也不再是光荣。这届青年纷纷加入“光盘行动”的新浪潮,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战绩”,分享自己用餐完毕的空盘子照片和视频。对他们来说,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才是新的“有面儿”。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正成为一种新浪潮

  8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一家粤菜餐厅,一进门就看到倡导“光盘行动”的海报,每张餐桌旁也都张贴着“节约粮食”“使用公筷”的标语。

  在这家餐厅里就餐的多为年轻人,记者看到大厅里的每桌饭菜都所剩无几。只有一对年轻情侣点了6盘菜,桌上剩菜比较多,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的饭量比较大,觉得粤菜分量少就多点了一些,吃不完的青菜、烧鹅会打包带走。

  在餐饮行业工作了10多年的刘女士观察到,“近两年大家都不浪费了,很多人吃不完都会主动打包”。张女士粗略计算,餐厅每天的厨余垃圾只有半桶,里面基本都是骨头、果皮等,餐桌浪费的现象比前几年改善了许多。

  “我以前觉得打包剩菜很丢人。”今年27岁的呼和浩特姑娘张佳回忆,几年前她和父母一起出去吃饭,父母总会点一大桌子菜,有的菜几乎没动过也不打包,“感觉吃饭是为了面子”。但现在张佳和朋友出去吃饭,单纯是为了享受美食,出门前会提前做好攻略,点餐时适量点些招牌菜,“剩得多的菜一定会打包,留着第二天热热吃”。

  据统计,厨余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中占比高达70%到85%,北京市民窦婉家也不例外,她家中60%以上都是厨余垃圾。2019年开始,窦婉尝试用厨余垃圾堆肥。她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首先把可用于堆肥的厨余垃圾,比如主食、西瓜皮、果壳等挑出来,然后把这些垃圾倒入堆肥桶,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厨余垃圾、覆盖一层树叶、一层泥土,最后把盖子盖严实。今年8月,窦婉测算出在过去16个月里,共计堆肥281公斤。

  合理采购、科学存储、按需做饭,窦婉分享她摸索出来的“节约经”。她认为刚开始很难做到“零垃圾”,因此建议尽量提前做好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采购。

  居住在北京的环保人士塔拉原本从事艺术设计行业,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她五谷不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有机农业,发现原来粮食、蔬菜生产的过程如此不易。她开始有计划地采购食物、科学储存食物、进行厨余垃圾堆肥,学习“全食物”的制作方式,尽量不浪费任何食材。

  在塔拉看来,餐桌浪费、消费主义盛行与年轻人缺乏对食物的直观认知有关。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从消费端而不是生产端接触到食物,难以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同身受。因此,她做了“市集绿主张”的环保项目,提出“举手之劳做环保”的口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做饭不浪费全攻略》《实用家庭厨余堆肥宝典》等文章,还组织大家到有机农田种地体验。

  在塔拉的影响下,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慢慢养成了节约环保的习惯。她发起成立的“家庭厨余堆肥社群” 有1100多人参与。她的丈夫原来爱点外卖,不吃剩菜剩饭,在她的影响下,也会自己带饭到单位,尽量减少外食。“我明显感受到拒绝浪费正在成为一种新浪潮。”塔拉说。

  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塔拉一样,加入到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行列中来。据媒体报道,“光盘打卡”创始人柳济琛透露,目前“光盘打卡”小程序用户超过100万人,月活跃用户有20万人左右。

  今年4月,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和中华环保基金会等单位发起的“2020重启 从光盘做起”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覆盖上千所高校。活动期间累计光盘打卡次数超过100万,据估算,相当于减少食物浪费55吨、减少碳排放196吨。

  拒绝餐桌浪费,年轻人有妙招

  在90后上海高校教师江珊看来,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很少有餐饮浪费的行为,只会在菜品不合口味时偶尔发生。“浪费食物很可惜,毕竟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紧缺。我会建议他们尽量吃完,或者不要点得太多,以免发生浪费现象”。

  在和大学生相处时,江珊发现当代年轻人的餐饮习惯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首先,饮食习惯更注重健康和用餐体验;其次,他们很少像某些长辈那样,为了面子故意铺张浪费。“大家都觉得没必要的饭局可以少一些,尤其讨厌那种劝酒饭局。另外,年轻人聚餐付账习惯AA制,我觉得这也是很不错、很理智的行为”。

  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三学生王曦平告诉记者,她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亲人、同学都有比较强的“光盘”意识。但在婚宴等场合,点菜过多、无人打包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的浪费相当可观。她认为,“面子问题”是导致食物浪费的一大根源。

  怎样避免餐饮浪费,王曦平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无论在食堂就餐还是点外卖,最好做到“吃多少点多少”;其次,她和朋友聚餐时,如果有剩余,会玩“谁输了谁吃一口菜”的小游戏,在不浪费食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团建的乐趣。此外,她发现学校食堂会把其他菜品中没用完的年糕、番茄等食材放在麻辣烫窗口供同学选择,是个不错的办法。

  上海姑娘江珊是朋友心目中的“美食家”,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门旅行,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她认为,真的热爱美食,就必须尊重食物。对于餐厅如何减少浪费,她给出不少建议:有些餐厅的菜单上会标注每份食物的克数,让食客在点餐时心里有数,避免点得太多,这个做法值得推广。此外,餐厅可以完善打包服务,在菜单上写清楚回去以后怎样加热。如果顾客在店里把食物全部吃完的话,商家可以奖励这种行为,比如送一些代金券之类的。

  几年前出国留学时,江珊经常自己做饭,在购买、存储、烹饪食物方面,也有不少妙招。例如,去超市、生鲜平台买菜时,选择一人份的食材,或者预处理过的半成品。如果只能买到大分量的食材,可以先分开处理成小包装,放在冰箱储存。

  事实上,年轻人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避免餐饮浪费的方法。在豆瓣最大的讨论组“下厨房”小组,有100多万网友交流制作美食的心得,如何避免浪费食物,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

  记者看到,“奶粉太难吃,怎么消耗”的话题下面有几十条回复:可以加巧克力粉、可可粉泡巧克力牛奶,也可以泡咖啡;如果家里有小朋友的话,可以做成溶豆;做双皮奶、蛋糕,适当增加奶粉的比例,等等。在另一个话题“求助:黄豆酱怎么消耗?”下面,网友也纷纷支招:土豆炖豆角可以放点,还可以做鸡蛋酱;炖牛肉、红烧鱼也可以放;做黄焖鸡、焖茄子都用得着。

  改进就餐环境,“光盘”更顺利

  2013年,有公益人士发起了以“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为宗旨的“光盘行动”。随着“光盘行动”的推广,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和学校食堂通过改进就餐环境和餐食供给方式,让“舌尖上的浪费”现象逐步减少。

  上海市进才中学食堂经理曹辉从事餐饮行业10余年,负责过上海多所中学食堂运营。他告诉记者,进才中学是寄宿制学校,为确保安全,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吃。几年前,食堂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2018年,食堂将14个套餐窗口中的13个都改成了点餐制,学生可以避开或者少点自己不爱吃的菜品;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食堂开始提供石锅拌饭、米线等受欢迎的特色餐食,减少了浪费。此外,食堂制作了不少提醒“光盘”的宣传标语,学生会的同学也自发宣传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收效明显。

  复旦大学总务处餐饮办负责人王珏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后勤部门在减少餐饮浪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进行“光盘行动”宣教活动;在调研基础上更新菜品设计,师生爱吃,浪费就少;不断改进生产加工环节,在确保食材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厨余损耗;运用大数据合理规划采购量,推出菜肴的种类和数量也根据师生不同时段的就餐规模实时安排。

  王珏说,复旦大学每年都举办学生“后勤体验岗”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物业、绿化、食堂等后勤岗位体验一天劳动,用亲身感受传递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理念。2018级微电子学院学生单博远曾参加过五六次后勤体验活动。过去,单博远也曾因为没时间或胃口不好没吃完饭菜,但没有多想便倒掉了。体验活动中,他看到饭菜被倒进垃圾桶,会觉得心里很难受。之后,他逐步养成了就餐时宁可少要一点,也尽可能不浪费的习惯。他的室友和朋友听说他的经历,也很少浪费食物了。

  单博远认为,一些年轻人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够”,建议大学食堂提高宣传力度,多开展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活动。比如引导大学生参与食堂劳动,自己做饭给别人吃,“我觉得谁都不希望自己做的饭被浪费”。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兆阳认为,部分50后、60后因为体会过贫穷落后到繁荣富裕的过程,出于补偿心理而追求享受;也有的为显示财力,出于虚荣心而铺张浪费,尤其表现在商务宴请、公款吃喝、会议活动、婚丧嫁娶等场合,这些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浪费。成长于物质丰富年代的青年很少有补偿消费的心态,他们随着互联网成长,对新鲜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在餐饮文化上喜欢新奇、炫酷,口味变化大,容易接受新的食材和口味,也容易受外在信息影响。

  在孙兆阳看来,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食物短缺或贫乏的年代,对饿肚子没什么感受,在餐饮习惯上会按照自小养成的习惯行事。少数年轻人挑食、浪费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在成长中接受的教育。引导青少年节约粮食、拒接浪费,要采取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对他们开展珍惜食物的教育,而不是高高在上、陈词滥调、古板刻薄的说教;此外,在用餐时简单地限定饮食数量,也是一种办法,建议餐馆、食堂通过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菜品和菜量选择,鼓励青年人按需用餐,养成“光盘”习惯。(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佳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石佳 记者 魏其濛)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