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职业学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摄
学生与恒源精密机器制造公司签订的“全日制劳动合同”,上面没有校章也没有注明报酬。受访者供图
16岁的李致材坠楼了,在距离一段实习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
李致材是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电气工程系2019级学生。2020年6月29日,在学校安排下,他和同学前往江苏省昆山市的恒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
9月30日下午4点多,在自家菜园摘菜的李致材之母张卫莲接到学校老师电话,对方称李致材在工厂“闹情绪”,让她跟着去昆山,把孩子接回家。但张卫莲次日一早在昆山见到的,是殡仪馆里儿子的遗体。
张卫莲觉得“塌了天”。她和丈夫李刚(化名)从派出所得知,李致材于9月30日13时58分“意外高空坠落”,疑因“有心理问题自杀”。这一结果令夫妇俩感到惊讶。
据张卫莲回忆,9月30日中午12点多,李致材还曾跟姐姐打电话,称“不干了”,想回家。家人后来从他的手机里发现,他上网搜索过第二天回家的车票信息。
这对夫妇怀疑,儿子在实习期间“受了委屈”。他们至今不知道,儿子坠楼那天经历了什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实习期内,16岁的李致材每天主要是在车间里加工汽车零件。他日均工作8小时以上,要在白班和夜班之间切换,周末也常常加班。他曾跟父母倾诉“太累了”,并两次想回家。令父母懊悔的是,他们一直鼓励孩子坚持,直到悲剧发生。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门2016年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提出,除相关专业和实习岗位有特殊要求,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实习安排,实习单位应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不得安排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上夜班。
连上半个月夜班“太累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四口之家。李致材的父亲李刚在本地工地打工,张卫莲在一家食品厂做临时工,夫妇俩最大的希望是两个孩子能出人头地,不再打工。
2019年,李致材没考上高中,报读沂水县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5年学制,前3年在本校学习,后2年转入对接高职院校,毕业后发专科毕业证书。这是当地唯一的公办职业学校。入学后,李致材每周回家一次。他不喜欢出去玩,周末常常待在家里玩手机游戏。
去昆山实习是李致材第一次出远门。沂水县职业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设立7个教学系,与包括昆山恒源机械制造公司在内的2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每年输送毕业生1300余人。
此次参加实习的学生要求年满16周岁,李致材班里近50名学生,约有30名学生去实习,从6月29日到10月31日。持续4个月,陪同前往的有分管安置的老师刘树超,还有一位实习带队老师黄波。
李致材同班同学王田田(化名)告诉记者,到昆山后,有的同学被分到“老厂”,有的被分到“新厂”。老厂为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厂为恒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两公司均位于昆山市张浦镇的德国工业园区,相距3公里,均属恒源集团,主要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李致材和一些同学被安排到了新厂。第一周,他们跟着工厂师傅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张卫莲说,儿子那时表示工作不累,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140元,食堂经常提供两菜两汤,他很开心。
一周后,学习期结束,工作时长开始超过8小时,李致材变得不适应。王田田告诉记者,除去半小时吃饭时间,每天工作时长达11小时。李致材告诉过母亲,自己要半个月夜班、半个月白班轮流倒换,周六日也不休息。
7月15日,李致材给父亲发微信,说自己要连着上半个月夜班,“太累了”,已有十几个同学离开。当时,李刚鼓励儿子“争取坚持到最后”,不要管别人。李致材回复:“明白。爸,我尽力。”
7月末,李刚问儿子适应没有,4天后得到回复,“慢慢适应吧”。李致材当时称自己正在上夜班。“我挣得不多,多少挣点分担一下家里的负担吧。”他在微信里说。李刚为此感到欣慰。
8月末,李致材再次提出要回家,李刚这次心软了,他觉得儿子每天工作太累,让张卫莲给学校老师打电话。据张卫莲回忆,黄波老师告诉他们,学校很重视这次实习,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将来考学时会有加分;以后学校安排工作,也会让认真实习的学生“先挑好工作、好单位”。
听老师这么说,夫妇俩鼓励儿子再坚持坚持。
记者就此说法是否属实,致电询问黄波,黄波称跟学生家长“有过交流”,但未透露具体交流内容。
事后,李刚和张卫莲一直为此后悔。他们觉得,如果那时让儿子回来,就不会发生坠亡的事。
不合规的合同
夫妇俩怎么也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坠楼。
9月28日,李刚转给儿子1000元,让他国庆放假时买点好吃的,当时,李致材跟父母说国庆节工厂只放一天假,不回家了。等到9月30日中午,李致材又跟姐姐说想要回家。
事后,张卫莲得知,李致材在跟姐姐通电话后,与班主任王坤通了29分钟电话,但具体内容不知。记者就此事询问王坤,王坤未作回应。夫妇俩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李致材还曾向车间提意见,未被采纳。
夜班从晚8点上到次日早8点,张卫莲说,上夜班时儿子睡不够也吃不好,他们收拾遗物时发现李致材买了三四包饼干、面包,还有操作机器时用的手套。李致材曾跟妈妈诉苦,说自己因操作机器时间过长而手疼。
王田田也觉得在那里工作很累,在车间里,他要操作3台机器,因为站立时间过长,他的脚踝都肿了。车间里24小时充斥着机器操作的“吱吱”声。工作了20多天,他感觉身体吃不消,办理了离职,跟几个同学自行买票回了沂水。
昆山市张浦镇一家为恒源招工的劳务公司老板告诉记者,张浦镇的企业上千家,恒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车间里30岁以上的男性居多。对年龄较小的职校学生,他一般安排他们到电子厂做工,那里的活儿更轻松。
10月30日,记者在恒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看到,厂房挂着招工的红色横幅,招聘操作工、包装工。该厂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一直缺工人,招进不少临时工,车间里也能看到不少学生工。据该厂多位员工介绍,厂里共有3个车间,有两个车间开工,每个车间每班约有50个工人。学生共有三五十人,山东学生居多。
不同类型工人的工资结算方式不同。临时工按天结,一天200多元。正式工底薪为2020元。工作时间之外做工,有的计时,有的计件付酬。有员工告诉记者,操作工多计件算工资。
张卫莲听儿子说,自己跟老师傅学习时按天算工资,自己操作后计件算工资。王田田则听说,加工一个零件能挣几角钱,但具体数额不知,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底薪。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单位应该合理确定顶岗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并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给学生。”
该规定要求,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签订实习协议,未满18周岁的学生还需要提交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此外,实习协议内容应当包括实习报酬及支付方式、休假安排等。
但记者获得的一份学生与恒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的“全日制劳动合同书”显示,上面只标有实习时间与发薪日时间,实习报酬及休假安排等均未注明,且没有学校一方盖章。
李致材未满18周岁,但张卫莲说,自己不知道协议书的事,也未签过字。
记者就此询问此次实习的负责老师刘树超,刘树超未作解释。
多名学生反映违规问题
沂水县职业学校一位分管学生实习安置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以往与实习企业对接,学校、学生、实习企业要签订三方协议,并加盖学校与实习企业的公章。他表示,学生自愿参加实习,“不是强制性的”。学生是否加班也自愿。若需要学生加班,企业应当在招工简章中注明每小时学生所得工资,以及加班所得工资。他表示,学生实习都有基本工资,但请假、旷工太频繁,基本工资可能会被扣除。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规定,学生签协议前,要带一封学校“致家长的信”给父母看,信中写明此次实习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吃住和食宿安排等内容,“安置(学生去实习)前让家长一定要看,家长同意后学生本人再签字。”若学生中途想回家,应该跟父母、学校说明缘由,由家长接送回家。
记者调查发现,实习期间强制加班、实习岗位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违反教育部等实习规定的问题,在沂水县职业学校并不罕见。该校信息技术系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所读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今年4月到8月被安排到昆山另一家公司实习,实习内容是安装电路板。去之前,学校称每日工作8小时,但他到那里后发现是12小时工作制,其中吃饭时间占半小时。
这名学生反映,周末也要加班,工资是工作日的2倍。若旷工一天,将扣3天的工资。想提前下班,要跟所在组长请假,组长同意才能走,但仅仅以需要休息为理由请假不会被批准,“他们说,谁都累,别人怎么不请假?”
沂水县职业学校机械工程系一位学生也向记者表示,自己去实习前,学校说的是自愿加班,但到了车间,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两个小时休息10分钟。今年7月,他去天津一家公司实习3个月,负责给汽车零件安装螺丝。国庆节8天假期,工厂只放了3天假。
不少学生中途放弃实习。几名学生向记者反映,若中止实习,需经带队老师或班主任同意,有老师劝他们留下,说干不满4个月,相应的学分就拿不到,会影响毕业。
不过,一位电气工程系毕业生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被学校派到青岛等地实习,一星期后他自愿回家,未完成实习,也如期拿到了毕业证。
该校一名二年级学生对记者说,他10月份开始在天津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实习,这次实习自愿参加,不去的学生可“留校实习”。他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实习协议模板显示,实习时间自2020年10月19日至2021年10月18日,长达一年,实习补贴为前3个月每月2500元,第四个月至实习结束每月2700元。
沂水县职业学校一位教师向记者透露,在这种实习安排下,学校的教学计划因此受影响。外出实习的学生回到班级后,老师需要向这些学生讲授已经教过的课程,留校学生因此需要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课程。
张卫莲告诉记者,李致材坠楼后,学校与他们签订了一份协议,赔偿了他们数十万元,告知他们,若将此事传出,将承担法律责任。
记者就此事向刘树超求证,刘树超称,学校已跟家长协商好,“家长非常满意”。
李致材去世后,悲伤笼罩着这个家庭,一个多月来,他父母都未出去工作。
在李刚看来,儿子话不多,但很懂事。实习期间,儿子曾两次将部分工资转给他。9月18日,李致材给爸爸转来3000元,他跟爸爸说,自己花了1600元在网上买了一部新手机,“没买贵的”。“我留了一点钱花,剩下的给你。”
但在工厂实习时所经历的一切,李致材很少向父亲提及。李刚说,9月30日中午,李致材曾跟他打过电话,说自己要10月底才能回家,让父亲放心。李刚“没听出不对劲”。
当天中午1点33分,李刚给儿子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鼓励儿子继续坚持,称他是全家人的骄傲。紧接着,他又宽慰儿子,“遇到什么委屈跟爸妈说清楚,爸爸不会怪你。”
25分钟后,李致材坠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