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山里娃求学的心安稳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11-09 10:15:42

  凉山州越西县严抓控辍保学,让适龄孩子有学上、留得住、有出路——

  山里娃求学的心安稳了

 

  8月30日,越西县文昌中学,学生们在崭新的教室内上课。本报记者单艺伟 摄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开栏的话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以加强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近年来,各地教育系统把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聚焦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给当地教育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今日起,本报推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专栏。敬请关注。

  “学校新校区能够容纳3500人,今后孩子们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学环境,更能够把孩子留得住,教得好!”今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中心小学校新建校区(越西县文昌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副校长余治龙给记者介绍情况时,难掩心中的喜悦。而在整个越西县,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38个乡镇均有标准中心校的目标。

  2019年,为有效解决中所镇、大瑞镇、南箐镇等乡镇因易地扶贫搬迁、自主搬迁群众迁入后产生的“入学难”“大班额”难题,越西县决定建设中所中学、中所小学的新校区,并更名为文昌中学、文昌小学。两所学校为27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自主搬迁户子女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应读尽读”。

  越西位于凉山州北部,是传说中“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文昌故里”历史悠久,教育底蕴厚重。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越西盯准教育这个突破口,在“义务教育有保障”上狠抓落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系日趋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助推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献上了一份“有厚度”的教育脱贫答卷。

  “砸锅卖铁”办教育,实现“有学上”“上得起”

  在越西县文星小学,与学校一街之隔的是越西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文星小学超过85%的学生都是搬迁户的子女。

  就读该校四年级的潘小林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底,他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来到这所新学校入读。

  “我喜欢音乐,学校有专门的教室,还有钢琴老师教我们弹好听的歌曲。”新学校圆了潘小林的音乐梦。如今,各项设施一应俱全的功能教室,在越西的村级完全小学里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这样的学习条件在几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我们终于实现了‘每个乡镇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的目标。”越西县教体科局局长袁智告诉记者,近年来,越西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始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置于事关脱贫成败的高度,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汇全县之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校布局调整范围最广、学校建设投入资金最多、教师补充人数最多、教师交流力度最大“四个之最”。

  过去,越西大多数地方因为教育、医疗资源匮乏,贫困代际传递、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越西筹集5.25亿元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增加学位2万余个,补充1368名教师,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有学上”。

  而另一方面,则是如何保障贫困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越西意识到教育是破除愚昧、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提出“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由财政“兜底”,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用花一分钱。为了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贫而失学”,越西在落实“三免一补”、营养餐改善计划等国家普惠性教育资助政策以外,还筹措教育扶贫救助资金,帮助有特殊情况的贫困学生。截至目前,全县2.5万余名贫困生得到了及时救助。

  此外,越西县教体科局与越西县财政局还共同制定了《越西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实施细则》,建立起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扶贫救助制度,今年为299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教育救助基金164万多元,目前累计资助学生12294人,发放教育救助基金442万多元。

  控辍保学,4000余名学生“一个也不少”

  “太无聊了,我想出去打工。”今年初春,越西县第二中学初三学生阿杰(化名)动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因为疫情,学校开学返校的日期一再推迟,受身边外出务工的大人影响,他觉得反正去不了学校,不如出去“耍一耍”。

  手脚麻利的年轻人是工厂欢迎的对象,特别是用工荒时,企业开出的高薪,足以对凉山的少年和家长形成诱惑。阿杰上初中后,3次辍学打工,均被学校教师追回。他口中轻描淡写的“外出务工”,曾是困扰越西控辍保学工作的一大难点。

  “很多学生辍学不是因为读不起书,而是家长认为娃娃出去打工,来钱快,忽略了长远发展的问题。”越西县普雄镇镇长曲木吉古说,普雄交通条件好,普雄火车站是成昆线上仅次于攀枝花、西昌的“大站”,流动人口多,控辍保学压力很大,“娃娃跟家长出去打工,一溜烟就不见了”。

  在学生“看不住就往外跑”的情况下,越西实行了包括县长、教体科局局长、公安局局长、乡镇长在内的“六长”负责制,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凉山州各县普遍实行“双线八包”的策略,“政府一条线,教育一条线”,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问哪个环节的责。

  “控辍保学的每一项工作都相当艰巨,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曲木吉古说,“要控辍,就要反复核查辍学人数,要做家长动员工作、打击组织未成年人务工的违法行为;对已经辍学的,不管学生在哪里,还要进行劝返;对于保学,不仅要保障学位、教师供给,还要保障学生安心接受教育的环境。”

  “不送子女入学的做法不仅是违法行为,更害了孩子的一生。知识才能改变命运!”2019年10月30日,越西县人民法院院长罗俊坚定地敲下了越西县司法控辍的“第一槌”。

  一锤定音。在法律的保护下,学生吉布拉哈的监护人吉布阿沙木当庭与乐青地乡政府达成调解协议,承诺在2019年11月20日前将女儿送到学校读书,并签下保证书。

  在“六长”负责制和“双线八包”的同时,越西县依靠司法控辍,为解决“留住学生”划定红线。据统计,自2019年起,越西县已累计发生因辍学而起的“官告民”案例4起,让当地家长认识到依法保证子女按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是他们的法定责任。

  目前,全县动态系统中疑似失辍学的4626人已全部有效销号。这些孩子通过劝返入学、补偿教育、送教上门等方式重新开始了学习生活。

  创新思路,让孩子“留得住、学得好、有出路”

  2015年,越西县宝石小学四年级学生木苦衣伍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她写的作文《泪》,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她的作文也被称为“最悲伤的作文”。后来,木苦衣伍木得到教育资助。

  木苦衣伍木的二哥木苦小平在妈妈去世后,跟着一个“包工老板”外出打工,成了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又低。在当地劝木苦小平回家上学时,他毫不犹豫就回到了学校,却因为学业欠账太多,读书成了令他头痛的事情。

  而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像木苦小平一样的劝返学生。

  为了能让控辍保学劝返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有出路”,越西探索实施了“集中编班+校外实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重点强化基础,补齐学科短板,并通过推动“产教融合”,让学生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学会一门技术,富裕一个家庭”。

  去年,木苦小平同越西县256名同学一起,被选派到对口支援越西的德阳市黄许职中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以后想从事平面设计相关的工作。”木苦小平说,他对PS、Flash动画等课程特别感兴趣。

  谈起专业,木苦小平滔滔不绝,“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没有问题,感觉自己做得挺好。”这学期他还给一个著名的网络游戏重新设计了首页。

  要让孩子“留得住”,家长也是关键。2019年以来,越西县各学校开始了“万师进万家,真情帮万生”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关注学生成长。

  在越西县丁山乡中心小学校,校长陶洪担任该活动的组长。一学期下来,学校扎实开展家校互访,既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又共同制定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案。“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激发家长关注学校发展、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家校合力。”陶洪惊喜地看到了家长们的主动关注,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万师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越西县有300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入户宣传38500多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重视教育的意识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 倪秀 通讯员 何文鑫 陈朝和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