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育儿正在“参数化”

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11-13 10:56:45

  家有一个上着十几个课外班的一年级孩子,是种什么体验?在某知识共享平台上热传的一则消息透露出一种可能性:家里人没有一起吃饭的时间,丈夫不被允许在家看电视,只能抱着电视在大街上崩溃痛哭。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被‘鸡娃’(网络名词,形容给孩子打鸡血)折磨过的中年人,不足以谈人生。”

  不同的家庭虽各有各的“鸡娃”之道,但他们的悲喜是相通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教育焦虑都会以各种面目、借着各种梗卷土重来,不少人虽“身经百战”但仍无招架之力。不少人在虚拟社区吐槽或抱怨、指责或反叛,但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却还是选择继续自己的“鸡娃”大计。

  若说现在是全民“鸡娃”,应该还是站得住脚的。对于不少父母来说,尤其是现在以70后、80后为主的父母群体,育儿如同投资。农村等贫困地区家庭为了摆脱底层陷阱,新中产则是为了让下一代顺利沿袭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虽然在细分的群体中,育儿的目标不同,但过往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教育可能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投资回报率最为可观的选项了。

  更为现实的是,在一个容错率比较低的社会,谁也不愿意因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造成育儿差距,而育儿差距又将孕育出更多的不平等。育儿差距如何导致价值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童年》一书的作者研究指出,相比成就自然式的培养方式,童年经过协作培养的儿童在未来更有资本变成社会利润。说得直白些,经过密集教养的儿童在长大之后能赚取更多的收入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一些收入一般的家庭,在给孩子报课外班的事情上从来不犹豫,背后很可能是“育儿陷阱”带来的恐慌。

  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现在这一代中小学生的父母享受到了巨大的发展红利,他们也因此被称作“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他们只要随着时代的浪潮一同向前,就能收获体面的生活,积累到一定的社会财富。到了他们的孩子这一代,面临的是依旧稀缺的优质资源和更为残酷的淘汰机制,在此背景下,教育的经济利益被进一步放大,更多父母下场加入育儿“拼杀战”也就不足为奇。文章开头提到的一年级孩子报十几个课外班,不过是“剧场效应”下的一个极端个案而已。

  对于选择了密集教养方式的家庭来说,父母俨然成为经纪人,在体制内外所提供的诸多课程等资源中进行挑选,并为他们的孩子重组制定出最佳的资源组合。在这场堪称参数化的设计中,不同孩子拿到的设计规则和具体参数不同,但输出端的结果则并无大异。

  这种“殊途同归”,从育儿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照以往的参照系,或许是没错的,但当这么多的孩子经此“参数化设计”都达到同一个或者相似的结果,还会有赢家吗?当技术重塑生活的进程加快,按照旧经验进行的参数设计,还能完美适配新社会吗?即便在这场激烈的育儿竞赛中取得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又有多少会是孩子真心期待的结果、真心想要的生活呢?

  相信每一个父母在新生命降临之初,都曾发自内心地祈愿自己的孩子快乐长大、拥有丰富的人生。也许他们在一些时刻仍会想起自己的初心,但真正勇敢地后退一步的人是如此之少。重新走另外一条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不仅需要更大勇气,也需要更大智慧,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愿意或者有能力面对未知和风险。我们尽可以自嘲或者嘲讽“鸡娃”者,但是然后呢?每个人都没有确切答案,也都在等待一个答案。(作者:莫洁,系媒体评论员)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