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做父母“不吼不叫”的六种方法

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11-25 09:34:29

  提问

  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他变得有些叛逆,经常不听父母的话,做错了事也不服管教,真是干着急没办法!

  专家观点

  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研修员刘敏慧: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会认为控制好过放任自流。其实,很多时候控制非但不能改变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还会因此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破坏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他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详细介绍了除控制骄纵以外,能够有效影响和改变孩子不恰当行为,同时又保护父母和孩子双方在人际关系中各自满足各自需求的方法。

  方法一,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无法接纳时,家长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当责备孩子沉溺于网游、网聊的时候,家长是否想过孩子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缺乏交流和沟通,缺少倾诉的对象和机会?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找到他们真正的需求,解决现实问题。

  方法二,家长与孩子“做个交换”。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无法接纳时,家长可尝试用孩子能够接纳的行为来代替。比如孩子只想着玩游戏、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可以让孩子用户外活动的方式来代替玩游戏。

  方法三,调整环境。如果你给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拿来橡皮泥、绘本等,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开始玩耍,这叫做丰富环境。有时也需要反过来操作,比如,当孩子迟迟不肯写作业、迟迟不肯入睡时,也可以转移走影响他们专注力的玩具、童话书等。调整环境的原则是限制环境,而不是限制孩子。

  方法四,发送面质性“我—信息”。面质性“我—信息”是一种没有责备、没有评价的方式,家长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困扰。比如爸爸对上学磨蹭的儿子说:“如果上学前我要等你这么久,我就会迟到,我的老板就会对我发火”。当孩子们听到这种信息时,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给家长带来麻烦,这时孩子会更愿意调整他们的行为,来配合家长。

  方法五,使用预防性“我—信息”。如果家长希望将来在发生一些事情时,能够得到孩子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用预防性“我—信息”,提前告诉孩子们“我的需求是什么”,并允许孩子参与到计划当中。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现在就来想一想明天早上需要带什么,省的明天早上时间紧张,而有什么遗漏。”

  方法六,通过“换挡”来减少“阻抗”。当家长发送完“我—信息”之后,孩子们可能会给家长有效的帮助,也可能出现抵抗防御。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抵抗时,需要从发送信息的姿态转换为倾听理解的姿态,这种转换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已经明白刚才的话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因此先不解决自己的需求而是先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做,孩子们会发现大人理解他们改变行为并不容易,这时候他们反而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记者 武文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