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有这样一名大一新生,他带着瘫痪的父亲在济源上学,每天一起吃饭,遛弯。7岁时,父亲因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9岁时,爷爷去世,母亲又不辞而别,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年幼的马永恩身上。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马永恩都带着父亲。他说,父亲在,家就在。
“00后”独自扛起一个家
早上7点,结束了早读的马永恩,匆匆赶回位于校园里的“新家”,为自己和腿脚不便的父亲马小全做早餐。
“榨菜是我爸从网上买的。”和往常一样,父子俩的早餐是馒头配榨菜。“一般都不喝粥,偶尔才会去食堂买点。”早读结束到正式上课,只有一个小时,因为需要照顾父亲起床、洗漱,马永恩来不及自己熬粥。
马永恩来自河南驻马店。6岁时,父亲马小全得了一场大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马小全的命保住了,却再也没能站起来。
为给马小全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为了还债,马永恩的爷爷到工地上打零工赚钱。然而,命运对这个家庭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一次从工地回家的路上,马永恩64岁的爷爷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料理完爷爷的后事,马永恩的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爷爷去世、妈妈离家出走,同村的姑姑还能照顾马小全。可没想到,爷爷去世一年后,姑姑也瘫痪了。
年幼的马永恩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他养成了每次进门先喊爸爸的习惯。永恩的爸爸每天要从早上一直平躺到中午,为了防止身上生疮,小永恩就用一块木板将床和轮椅搭接在一起,顶着爸爸将他一点点挪到轮椅上。高大的爸爸和马永恩瘦小的身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每挪动一次,马永恩总是累得气喘吁吁。
同村邻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地照顾这个令人心酸的家。遇到农忙的时候,同村的大人都会放下自家的活先帮马永恩家把活干完。
“对我来说‘难’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也是一种锻炼。”从此,马永恩便和父亲相依为命。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尽管如此辛苦,但马永恩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靠着政府的低保补助和好心人的爱心捐助,父子俩生活不易。
今年,马永恩在顺利考上了大学。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却让马永恩犯了难。一边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亲,一边是大学学业,思虑再三后,马永恩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
带着父亲上大学
2020年10月9日,黄河科技学院新生开学的第一天。马永恩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身后跟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在人潮涌动的校门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床、桌、铁皮柜……这就是马永恩和父亲在学校的“家”,简单但是整洁。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电锅,里面是马永恩为父亲煮的面。“因为电锅没法炒菜,他和父亲最常吃的是鸡蛋面。”马永恩说,虽然吃得清淡点,但一顿饭就能省下近10块钱。
每天,马永恩除了上课和照顾父亲外,还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勤工俭学,在食堂和图书馆做兼职。“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马永恩说,早上在食堂做完兼职后,再赶去上课,每天都很忙,但很充实。
马永恩的辅导员郑炳颉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带马永恩到宿舍后的情景:马永恩整理好床铺后,慢慢将自己的父亲抱起来,放到床上安顿好,再独自收拾行李和房间。
“他的熟练让人心疼。”郑炳颉红着眼说。马永恩每天要给爸爸洗脸、洗脚、洗头,每个星期还会帮爸爸洗澡。正是得益于马永恩的悉心照顾,这么多年来,马小全从未长过褥疮。
父亲在,家就在
“现在回过头看,我也不知道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马永恩表示,“我家已经这样了,爸爸是我唯一的亲人,如果爸爸有什么意外,我就真成孤儿了。”带着父亲上大学,虽然辛苦,但马永恩却认为,父亲在,家就在。
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将来考研究生,找个收入高的工作……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马永恩都会提前规划好下一站的目标,而在他的每一个目标里,都要带着父亲一起。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马小全告诉记者,10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马永恩每天都早早起床洗衣服、做饭,照顾他起床、吃药;中午的时候,儿子还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到院子里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和他聊天;晚上,儿子还会为他按摩双腿。
“学校得知马永恩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他的学习、生活困难。我们在教师公寓给永恩安排了宿舍,还帮他申请了国家一等助学金,并且为他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郑炳颉说,学校为马永恩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还主动联系到一家企业,该企业愿意每年为马永恩提供4000元专项补贴用于上学。
“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回报大家的关爱。”自从独自照顾父亲之后,马永恩很少流泪。但最近,这么多热心人的关心,他经常会偷偷红了眼圈。
“我觉得将来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对未来,马永恩说,他有个梦想,就是像电影《背起爸爸上学》里讲的那样,努力学习,好好生活。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