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凤和老伴张季雄
社区工作人员指导邵阿姨用手机软件
杭州三墩镇,金禹社区,一间十几平方米大的活动室里,齐刷刷地坐满了35位老人。
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摆弄着各自手中的智能手机。戴着500度老花镜,67岁的邵荣珍坐在第三排,谨慎地在手机上亦步亦趋地操作着,她时不时把眼镜摘下,抬头看看屏幕上的指示。耗时五六分钟,她开心地看见,手机中果然多出一个名为“杭州城市大脑”的APP。
“老师只讲过一遍,我就记住了,感觉自己越老还越聪明了。”邵荣珍笑着说。手中这部手机,用了四年了,她还是第一次自己下载安装APP。
这里,一场“银龄潮课”正在上演。前后两小时,在三位老师的辅导下,这群银发老人如愿开启了他们的“数字生活”。
15公里外的和家园社区,30位老人展开了一场“数字生活擂台赛”。购物、打车、坐公交、找厕所……围绕各种数字生活场景设题,他们在分组比赛中提升着使用智能手机的本领。
迈入老年的他们正试图摆脱“数字鸿沟”的困境,跟上社会的脚步。这其中,也包含着他们复杂的心情。
失落:不知微信是何物
得意:如今是社区群主力
尽管“触网”已达6年,但在邵荣珍眼里,揣在兜里的那部智能手机,依旧是个复杂且潜在诸多风险的设备。
2013年,为了帮儿子儿媳带孙女,她和老伴从湖州的乡村搬到杭州生活。第二年,她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她喜欢跳舞,在居住的白马尊邸小区里,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广场舞圈子。不时有一起跳舞的人和邵荣珍说,“我加你个微信吧。”
她愣住了,“一开始不知道微信是啥,后来知道了,可我儿子说那部老年机装不上微信。别人都有微信,可我没有……”
邵荣珍回忆说,当时,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2016年,儿子为邵荣珍买了部OPPO手机,她才有了自己的微信号。儿子帮她在手机上下载好各式APP,也教会了她怎么在手机上用微信、手写打字、听歌、看视频,却唯独没帮她开通移动支付,“我小学毕业,没什么文化。他担心一旦给我绑定了银行卡,我会上当受骗。”邵荣珍说。
于是,尽管拿着个智能手机,但买菜时,邵荣珍还要满兜找零钱;出去吃饭,别人都手机支付,她还在掏现金,“那种感觉不舒服,觉得自己很落伍。”
于是,她又花了一个月时间研究,明白了微信、支付宝的使用,“现在,出门买东西都不用带现金了。”
手机用得越来越熟练,邵荣珍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也活跃了起来。逢年过节,她和大家在微信群里接力发红包;群里有人遇上困境,她还会成为发起人,号召大家一起捐款帮忙。就连月初社区里开设的那场“银龄潮课”,也是邵荣珍把报名链接转发进群,带动不少人一起报名参加。
“现在,我在社区的这群姐妹中,还挺有号召力呢!”邵荣珍拍着胸脯说,“觉得自己还没被社会淘汰,好像还年轻着,有价值。”
如今,她觉得自己终于真正地融入了儿子安家落户的这座城市,“晚上,我的手机叮叮咚咚地响,老伴就在一旁说我,‘就知道摆弄手机’。”
邵荣珍能听出74岁的老伴言语里的羡慕,“他嘴上说着不要学,其实心里也想会用。”
不过,邵荣珍还是有“盲区”——
她每周要去一次省中医院,想预约医院挂号,可儿子儿媳出于谨慎考虑,一直说,“去医院挂号是一样的。”
这次,邵荣珍把这个问题带到了“银龄潮课”上。在这里,她自己动手下载安装了“杭州城市大脑”APP,当场学会了在手机上预约挂号。
盲区之二是购物——至今,她仍被挡阻在网购之外,“他们不太想教我网购,担心我搞不清楚尺寸或者付错款,太麻烦。”
儿子儿媳的忧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两年前,老人在微信上玩小游戏打发时间,不知不觉购买了100多元的道具;去菜场买菜,原本是付17.8元,老人不小心打成了178元……对于手机背后所隐藏的那个复杂世界,邵荣珍心生胆怯,“我用手机一直很谨慎,在淘宝上从没点过‘购买’;微信上,别人发来的链接,我也几乎从不敢点开。儿子儿媳一再和我说,网上骗子太多!”
适应:智能手机得心应手
乌龙:刷脸两次重复付款
和邵荣珍相比,75岁的潘水凤和77岁的老伴张季雄,对于使用智能手机却更得心应手。
西溪里瑾园一幢两室一厅的房间内,从茶几上摆放着的香榧和饼干,到厨房里新鲜的冬笋,再到衣柜里挂着的黑色连衣裙,以及身上穿的加绒裤,都是银发苍苍的两人网购的。
退休前,张季雄在杭州一家家用电器厂进行技术管理,潘水凤则负责行政后勤。五六年前,喜欢琢磨的张季雄就摸索着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并教会了老伴潘水凤用智能手机。
手机丰富了他们的退休生活。每天,他们在手机上可能会花费四五小时,“退休后,我们也不需要帮忙带孩子,空闲时间很多。他在手机上听课,拍照P图,写美篇,我玩小游戏,看看新闻或视频,时间过得很快。”潘水凤笑着说,“有时,我们两人玩手机玩得一抬头,都1点了,还没吃午饭。”
他们也享受在手机上购物的便捷,为两个孙女网淘“宝贝”,成了他们表达宠爱的新方式。
“我打字慢,这些购物软件拍个照就能买东西。”潘水凤随手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了摆在茶几上的饼干桶,手机淘宝中随即弹出了同款产品。不过,提到“双十一”,潘水凤摇了摇头,“这种时候我们不会去凑热闹,花里胡哨的规则搞不懂。”
尽管手机操作娴熟,老两口平时却大多只在网上买食物,“不太敢买衣服。买来穿上身,总和网上看见的不大一样。我们又不会退货。”——四年前,潘水凤第一次尝试网购,买了一件条纹长袖衬衫,此后却从没穿过,“根本穿不出去。”
在热情拥抱“数字生活”的过程中,潘水凤也闹出过乌龙。她曾与时俱进地开通了刷脸支付功能。可前不久,在手机上购物时,却不知为何连续刷脸两次,导致重复付款。
“感觉手机太灵敏了也不好,还是老老实实地输密码付款安全。”从此,潘水凤又将使用不久的刷脸支付功能默默关闭。(记者 张蓉 通讯员 朱银玲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