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际 > 正文

扑不灭的大火:中途岛战沉的“加贺”号航母

来源:燃烧的岛群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19-11-18 09:46:49

  本文可以作为《决战中途岛》一片的历史背景来阅读,前作已介绍迪克·贝斯特和俯冲轰炸机的故事,以及约翰·沃尔德伦等鱼雷轰炸机中队的故事。

  在那命运攸关的五分钟里,俯冲轰炸机投下的8颗炸弹分别命中了三条日军航母,燃起了熊熊烈火,似乎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

  不过战争并非都如此简单,在三条航母上,都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救火和损管工作。

图1. “赤城”号被命中,注意左置的舰桥

  “加贺”号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在封闭的顶层机库内爆炸的炸弹瞬间杀死了200多名舰员,包括机械师、工程师和飞行员,人体的残骸与机器零部件混杂在一起,在机库里铺得满地都是。因为机库里非常闷热,许多人脱得只剩下短衫,即使在爆炸时没有当场被炸死,也逃不过随之而来的大火。大致上,上层机库的几乎所有人员几乎在爆炸刚发生时就全部死亡。

  除了机库全封闭导致的闷炸效果,日本航母的消防系统设计也有问题。为了方便给舰载机加油,在飞行甲板和机库都设计有大量的加油点,一系列垂直方向的主供油管道将储油舱与密如蛛网的水平输油管连通起来,形成了一张危险的燃油管网。只要有飞行作业,这张燃油管网里就充满了高可燃性的航空燃油。而一旦某个区域着火,火情将通过管道迅速传到其他未受灾区,甚至沿着主供油管道一路传到位于舰首及舰尾的两个主储油舱。

图2. 同样是“赤城”号被命中的中部飞行甲板

  另一类更容易理解的易燃易爆品当属航母上携带的大量炸弹、鱼雷和防空炮弹,他们被储存在位于舰首和舰尾的两个弹药库里。多余的炸弹本应被尽快送回弹药库存放,但是经过7时15分到10点25分这一系列手忙脚乱的“换弹操作”,四艘日本航母的机库里都有不少炸弹和鱼雷呆在他们不该呆的地方。况且还有一点,日本航母的弹药库装甲防护能力也是微乎其微的。

  要想减少这类易燃易爆物品的连锁反应,储油舱应该用充满二氧化碳的密封舱与其他部分物理隔绝开。然而由战列舰改造而来的日本航母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高度的危险性,一旦遭遇炸弹打击,储油舱很容易发生解体和漏油,有好几艘日本航母都死于此。

  图3. 中途岛海战,南云著名的“换弹命令”既浪费时间又给自己挖了大坑

  作为消防系统的一部分,机库内配有泡沫灭火系统,能够喷射混合了海水和肥皂水的液体。喷嘴安置在机库顶端,由环状排列的消防管道进行补水,安装方式有点类似输油管道。但是,日本航母显然在消防管道的设计上偷工减料了,不同于美军将主管道设计得四通八达,日本人只是简单的分为左舷管道和右舷管道,一旦主管道受损,舰上至少一半的消防喷淋系统将失效。而且,老式的管道一般都是镀铁材质,比钢管更容易破裂,基本上一旦中弹,就很难保证消防系统的供水。

  图4.现代美军航母上的消防喷淋系统,其管网健壮性是经过了实战考验的

  为隔绝下层机库里的易燃气体还有一项独特的设计,即所谓二氧化碳溢出系统,由安装在机库上方的带孔金属管释放预先存储好的二氧化碳,储气罐的位置被设计在升降井底部。为了保证足够的二氧化碳,底层机库多达18%的空间都被腾给了这套储气系统。但是这一系统严重依赖于防火隔断的密闭性,如果防火卷帘和防火板漏气严重,再多的二氧化碳也不够用。

  而且这套二氧化碳溢出系统也是“一次性的”,短时间内无法再生成,只能够暂时减弱火势,为消防人员争取时间,最终灭火是靠前述的喷淋系统和其他措施。另外,只有在机库内大面积释放二氧化碳才有可能将火势控制住。

图5. 现代的船用二氧化碳消防系统

  以上是早期航母的两大主要隐患:航空燃油和弹药,以及日本航母的两大主要消防系统:泡沫喷淋灭火和二氧化碳溢出。但可悲的是,这套系统在此前并未经受过如此严重的实战考验。

  瞬间在机库内爆炸的三颗500磅炸弹让“加贺”号陷入一片火海,震荡波破坏了左舷和右舷的主消防管道,喷淋灭火是不用指望了。由于前后两部升降机附近都刚好挨了炸,位于升降井下面的二氧化碳溢出系统估计也失效了。另外,电动抽水机的备用紧急发电机位于上层机库,距离飞行甲板上的防空炮台只有可怜的5英寸,一颗炸弹恰好在30英尺外爆炸,将备用发电机炸成了碎片。

图6. 现代船用柴油消防泵,当时的日本人似乎连这个都没有

  “加贺”号从中弹那一刻起就已经丧失了全部的灭火能力。

  刚中弹时,负责损管的国贞义雄海军大尉还在跟人讨论防空行动,似乎是战列舰火炮开火一样的几下震动后,扩音器里广播说有两颗炸弹落到了舰尾,并引起大火。国贞大尉随即命令身边所有人拿上灭火器跟着他去灭火,很快就凑了二十多人,他们一起返回机库。

  当他们赶到时,现场情况已经无法控制了,消防水管不能用,抽水机不能用,昂贵的二氧化碳溢出系统也成了摆设,机库里存放着大量弹药,被点燃的航空燃油流淌得到处都是,火焰或者说是烈火随着燃油的流淌也在快速蔓延,更要命的是,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航空燃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挥发,气体的传播比之液态的航空燃油更加无孔不入,正在渗入到每一处舱室。

  图7. 赤城号航母,注意飞行甲板到船体主甲板之间高达两层的封闭式机库,这给消防灭火带来惨重的代价

  国贞等人试图将日本人自己的炸弹和鱼雷弄出去丢掉,据他的估算,机库里至少有20条九一式航空鱼雷(雷头装药240公斤),28颗800公斤炸弹和约40颗250公斤炸弹,这些危险品散落在机库的每个角落。日式封闭机库在此时暴露出巨大问题,除了使用升降机外,根本没有地方去搬运这些炸弹,而舰体的三部升降机旁全部都各有一颗命中弹,天诛了!

  在最初受袭后的几分钟内,泄漏的航空燃油遇到明火产生了毁灭性的大爆炸,伴随护航的“榛名”号战列舰舰长看到一个巨大的蘑菇状橙黑色火球冲向高空,紧接着又发生了不少于六次的爆炸(可能是机库里弹药殉爆),连精疲力尽的美军飞行员看到爆炸情形都忍不住为之惊骇!

图8. 《决战中途岛》击中“加贺”号

  国贞大尉和他匆忙之中召集的临时消防队在向机库前进的途中就被这场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狠狠地推到甲板上,瞬间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国贞大尉取出手电筒往四周照了照,突然有人抓住了他的腿,是一个断了腿的机械工,国贞俯身把他拉了起来,想要扶他进入机库边上的房间,此时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爆炸,把两人再次震到机库地面,国贞慢慢地倒下,失去了知觉。

  “企业”号俯冲轰炸机联队投下的第三颗500磅炸弹恰好落到位于右舷中前部的舰桥上爆炸,烈焰瞬间包围了整个舰桥,里面的高级军官包括舰长冈田次作、副舰长川口正雄、炮长宫野丰三郎、航海长门田一二和通讯官高桥秀和等人全部阵亡,最高阶军官只剩下正蹲在飞行甲板上的飞行长天谷孝久海军中佐。

  图9. 一般认为,加贺号命中四枚直击弹,其中第三颗炸死了舰桥上的全部高级军官

  天谷吃惊地看到爆炸的气流从机库侧面冲出,将大火、机库里的设备和船员的残骸掀到海里。舰桥损毁了大半,所有的舰内通讯线路都失效了。远处,“赤城”号和“苍龙”号也在起火,较小的“苍龙”似乎已经快要沉没在海中了,机动部队遭到了灭顶之灾,他一时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

  但是天谷没有去死,呆在飞行甲板和舰桥都已无事可做,他爬到两层甲板以下,想看看有什么可做的,很快另一名飞行员森茂大尉也赶来与他会合。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的军舰上的军官比例很高,因为军官以军人为职业,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同时代西方军队里由专业技术军士负责的工作,在日军里也由军官负责。但是天谷本人是飞行员出身,没有消防和损管的经验。当军舰上负责主管损管的高级军官阵亡后,剩下的官兵就都成了业余消防员。

图10. 美军航母也曾遭到巨大的火灾,但是幸存下来

  在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已经在全舰实施全员消防训练和技术培训,让军舰上的每个人都能尽可能熟悉消防过程。但在中途岛海战时的日本海军里,经受过专门训练的损管人员只有一小部分,大约300-400人之间,国贞大尉已经是专业损管人员幸存者中的最高级军官,虽然他本人并不知道。

  加贺号仍然在航行,航速只有大约2-3节,美军潜艇“鹦鹉螺”号一直在盯着这条目前位于机动部队殿后位置的大船,艇长布洛克曼在水下观察到该舰虽然全是大火,但仍然在缓缓向北航行。

  有一些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加贺”仍能保持航行。首先,“加贺”号上爆燃的机库和下层动力舱之间还有多层甲板,下层的人员在舱内温度上升到无法容忍前,还可以呆上很长的时间。

图11. 游戏中的“加贺”号

  其次,作为战列舰改装的舰体,包括动力舱在内的主要部位都有防护板,而且打击是来自于空中并非水下,只有在燃爆物慢慢深入后才会影响到动力。

  最终,在“加贺”号彻底瘫痪前,动力舱人员很可能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直到被烧死或窒息致死的最后一刻,“加贺”号上经统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工程人员死亡,其它两艘航母的情况也差不多。

  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尽管还有很多人在用简易的救火设施奋战,“加贺”号上的大火却已完全控制不住了。日本人的紧急呼吸机做工不好,也没有美国军舰上随处可见的便携式汽油动力泵和发电机。只能用手动泵灭火,效率极低。

  图12. 正在飞离的舰攻,涂装似乎属于二航战的苍龙,前方是“赤城”号著名的左置舰桥

  另外,日军消防的系统化程度远低于美军。美军舰会对所有的阀门、舱门、通风管、排水管等设备进行仔细的登记,绘制出如何抵达临近部位的具体线路图,也考虑到在战斗中尽快将受损部位的舱门关闭(类似建筑物防火门的设定),但是日本海军严重缺乏类似的准备工作。

  对于最危险的航空汽油着火,用水来扑救只能发挥有限的效果,因为汽油会漂浮在水面并继续燃烧,在某些情况下,水流只能阻止火势的扩散但不能将其扑灭。四处流动的水甚至会将着火的汽油带到一个更大的区域。

  图13. 现代的直升机库泡沫灭火系统,考虑到航空燃油的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消防是这里的重中之重

  使用灭火泡沫会更有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明火被扑灭,也需要将剩余的燃料尽快冲走,否则周围空气或金属甲板的温度如果仍高于着火点,最终也会导致死灰复燃。在海军史上,航空母舰是最新型和最具有威力的战斗舰艇,但是其搭载的航空燃油也是最危险的隐患,甚至比战列舰上的主炮弹药库还要危险。为了避免起火,其他军舰可以在战斗前”处理“掉容易起火的水上飞机(如丢入大海),但是航母不能这么做。

  飞行员待命室里,一名被之前的大爆炸震晕的飞行员赤松佑二苏醒过来,头上还在流着血。他走向上面的飞行甲板,裹在木质甲板边缘的铁板已经被烧得滚烫,连他的橡胶鞋底都被融化了。从他所处的位置来看,除了从舰身边上跳海外,别无其它逃生办法。大火在向他逼近,赤松别无选择跳入海中,周围全是在游泳的人。赤松加入到一群落水飞行员中,一小时后,这群人幸运地被“荻风”号驱逐舰救起。

  图14. 一张著名的照片,5月8日珊瑚海海战后,列克星敦号也因燃气爆炸而被迫弃舰,水兵纷纷跳海逃生

  天谷中佐发现他已经被困在右舷机库甲板,浓烟从航母中喷出,经过上面的飞行甲板又被刮到下面,少量灭火器在大火面前无济于事,开展其他消防行动也变得不可能。天谷、森茂及其他幸存者在他们的栖身处挤作一团,好像挤在峭壁上的鸟巢中的一群雏鸟,大火从他们身后袭来,脚下就是茫茫大海。森茂向人群建议跳下去,一些新兵说他们不会游泳,不过所有人最后还是照做了。

  只有一个人例外,舰爆分队的队长小川正一大尉在“加贺”号中弹时就已身负重伤,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海去也是必死无疑,他不打算跳了。天谷跟他拥抱道别,然后和其他几位飞行员一起跳海,从下面的海面上,他们依然能看得见小川,只见他爬到了船的栏杆上向人群挥手,然后倒在了甲板上。

  图15. 小林晴久画作:在中途岛被击中燃烧中的“赤城”、“加贺”

  大约在12时50分到13时之间的某个时刻,“加贺”号彻底停滞不前了,动力的丧失也代表着失去了控制损伤的一切希望。13时25分,天皇像被转移到“荻风”号驱逐舰的快艇上。有意思的是,从几个幸存者的回忆中分析,国贞义雄大尉知道自己作为损管军官的职责,他在前甲板上一直忙着指挥损管,但是下令转移天皇像的却另有其人。

  经过几个小时的持续且不可控的燃烧,“加贺”号的结构已经受到致命的损伤。升降机井此时起到了一具巨大烟囱的作用,它从底部吸收空气,并在顶部猛烈排烟,将航母变成了一个冶炼炉,航母结构里的钢筋经过长时间燃烧受热已经变形,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开始崩碎,航母上的许多构架件掉到海里,有的甚至重达数十吨。

图16. 小林晴久画作:正在向赤城号俯冲的SBD无畏式轰炸机

  大约在下午13时30分左右,“加贺”号飞行长天谷中佐又回到了着火的航母上,他并不确定自己已经是舰上级别最高的军官,直到战后统计时才发现。接下来,他下令救援落水人员,因为“优秀的飞行员无可替代”。

  同时,天谷派人向下面的轮机舱传达命令,让里面的人到航母上面来,但是传令兵根本找不到路下去。轮机舱的人员没有全部死光,323人中仍有110人幸存,但是包括机械长内海八郎中佐在内的许多人都死了。

  国贞大尉苏醒以后跟大火又徒劳无功地搏斗了几小时,现在他精疲力竭地来到狭小的长官休憩室,大火包围了舱门,剩下的八个人决定从舷窗跳出去,“加贺”号船体上的防鱼雷突出部给他们提供了狭小的立足之地。

  图17.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加贺”号上向外夸张突出的舰体结构

  并非只有国贞等人发现了舷窗可以逃生,医务室的一名少尉医师派了一名叫冈本的手下寻找逃生路线,但是没能找到,就在他们坐下准备等死时,有一位士官注意到可以跳窗,狭小的窗子并不能让所有人通过,这名士官自己就因为太胖而无法通过,他认命地坐了回去,跟那些严重受伤动弹不了的伤员呆在一起。爬出舷窗的人发现此处没有任何立足点,只能跳入大海。

  13时59分,一直在跟踪“加贺”号的“鹦鹉螺”号终于等到了机会,布洛克曼少校从2700码外发射了4条鱼雷,许多日本人包括国贞大尉都看到了鱼雷的航迹,国贞向周围人呼喊让他们跳海逃命,同时自己也跳了下去。

  图18. SS-168“鹦鹉螺”号大型远洋潜艇,水下排水量高达4000吨

  接下来是奇葩的一幕:第一条鱼雷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发射管,第二和第四条鱼雷分别从船尾和船头擦身而过,只有第三条鱼雷准确地命中了静止不动的航母中部,发出沉闷的金属碰撞声——鱼雷没有爆炸,反而在水中折成两半,弹头沉入海底,雷体和尾部在水面上漂浮着,成了一些船员意外的救生筏。不过没有人喜欢这玩意,有的人冲他破口大骂,甚至用拳头敲它。

  布洛克曼的潜艇随后遭到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深水炸弹攻击,不过总算成功而退,他坚持认为是自己击沉了“加贺”号,毕竟在这么近的距离射击一个静止不动的靶子,是不可能失手的。

图19. 好莱坞根据布洛克曼的报告拍摄的击沉“加贺”号

  就在驱逐舰追逐“鹦鹉螺”号的同时,泡在海水里的国贞观察了“加贺”号的状况,航母虽然受损严重,但只限于局部,红色的火苗仍然在从侧面的裂缝中窜出来,但是大火暂时小了下来,冒出的烟不再是黑乎乎,而是浅褐色,也许是易燃物质都已经烧完了。仍有一些船员聚集在船头船尾进行灭火的尝试。一直到16时,国贞才最终爬上了“荻风”号。

  与国贞一起被救上“荻风”号的还有舰攻小队长吉野晴夫,他意外的遇到了同在海军服役的一个亲戚,吉野拒不接受亲戚递给他的干衣服,并希望这个亲戚不要把他的遭遇告知家人。

图20. 中途岛海战后因功授勋海军十字勋章的艇长布洛克曼少校

  16时40分,仍留在航母上的天谷中佐意识到,“加贺”号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挽救的东西了,机库里的飞机早已溶化成一堆铝液,只有铁质的发动机还留下一些残骸。船体仍能漂浮,但内部已经成了可以彻底报废的空壳。天谷下令弃舰,剩余船员向驱逐舰转移。

  “舞风”号驱逐舰上,舰长中杉清治中佐仍在观察起火的“加贺”,他在15时已经回电给“大和”号上的山本大将:“加贺”号已经丧失行动能力!而拖拽如此巨大的一艘航空母舰根本不是他这艘小小的驱逐舰所能做到的。

图21. 画家绘制的“加贺”号沉没之前的状态假想图

  经过近九个小时的燃烧,“加贺”号的火势似乎开始减弱,仍在甲板上奋斗的一支灭火队希望“荻风”号上再送一台手动泵过来,但是快艇返回时却要求他们立即弃舰。虽然“加贺”号的下部船体看似完整,但是甲板上的一切,从舰桥到舰尾的升降机都已经完全报废。后续爆炸将机库炸得完全变形,主甲板和防空炮台也都变成了废墟,到处是破损的结构材料、溶化的金属和飞机餐汗,到处在冒烟,发出哔哩吧啦的声音。只有舰首和舰尾由立柱支撑起的地方还有一部分完整完整的飞行甲板,即使能够把它拖过数千公里的大洋回到船厂,工作量也跟重造一艘新船差别不大。

  在这场大劫难中,总计有高达811名船员丧生。

图22. 阳炎级特型驱逐舰,战舰世界中的电脑模型

  大约在19时10分左右,“荻风”号奉令向“加贺”号发射了两条鱼雷,一分多钟后,海面上升起两股巨大的水柱,瀑布般落下的海水将航母残骸上余留的火苗都浇熄了。包括天谷、国贞、赤松、吉野在内的幸存者都在如丧考妣地看着这一切,哭得稀里哗啦。

  19时25分,海水覆没了前端的飞行甲板,几分钟内,“加贺”号就从海面上消失了,只剩下大量的泡沫和漂浮的残骸。

图23. 《永远的零》剧照,失去母舰的零战只能选择迫降

  太阳已经落下,夜幕降临了。

  几乎在同时,在北面一点的“苍龙”号附近,最后几架零战终于耗尽燃油进行了水面迫降,幸存者均来自于“苍龙”号或“加贺”号,“飞龙”号的零战飞行员全部战死。

图24. 2019年10月8日发现的“加贺”号水下残骸

  后记:

  1999年,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发现的一部分残骸就被认为属于“加贺”号,但直到2019年10月7日,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盖伦的团队才发现了“加贺”号舰体残骸,它沉没在水下17700英尺(约5390米)深处,经过视频资料对比,确定为“加贺”号。

图25. “加贺”号水下残骸,似乎是系留缆绳的位置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