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型上来看,15式轻型坦克和59式中型坦克的重量都是30吨级,两者差距非常小,并且59式最新改进型59D换装了新型的94式105毫米高压线膛炮,配合93式钨合金长杆穿甲弹使用,在2000米距离内具备550毫米的穿深,完全可以击穿印度和越南最新的T90S正面装甲,其威力与15式轻坦上的105线膛炮也不分伯仲。但是仅仅火力够用,就可以胜任新一代轻型坦克的角色了吗?很显然不是!
▲59D开火
59式坦克虽然战斗全重也只有36吨,但是它采用的是5对负重轮设计,并且车体重心较高,车身短粗,履带着地长为3.84米,对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力还是挺大的,在南方水网和高原雪地还是很容易会陷进去。而15式新轻坦,采用6个主负重轮,履带长度增加,触地面积增加,虽然重量与59式坦克差不多,但是单位压强要少的多,道路适应性更强。
轻型坦克最看中的就是机动性,59式无论如何魔改,始终搭配的都是一台总功率382kW(520马力)的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机,单位功率只有10.6千瓦/吨。由于动力包太渣,公路最高速度只能到50千米/小时,如果拿到缺氧严重的青藏高原,这一数据肯定还要下调不少,如果是爬个坡,过个障碍啥的,都不一定能挺过来,所以59改机动性太菜,不适合未来战场。
反观15式轻坦,虽然重量也在35吨上下,但是配备了1000马力的新型发动机,单位功率接近59式的两倍,最高公路速度能够达到70千米以上,其机动性能甚至能够超越配置了1500马力发动机的99式主战坦克。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稻田水网,都能轻松跨越障碍,如履平地,飞一般的感觉。
其次在信息化能力上,59改也不可能和15式轻坦相提并论,59式内部总体集成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水准,内部各种电子部件只能通过修修补补来零散添加,无法与坦克整体保持一致和通用。例如即便是最新的59D也只安装了简易的热成像仪,大部分早期改进型更是只有微光夜视仪。而15式则采用了组合式光电感应装置,将热成像仪、激光测距,目标识别组合成一体,夜间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59坦克夜视仪
要看得见还要打的快、打的准,这就是15式所标配的猎歼式火控系统,它通过独立的车长周视瞄准镜能够迅速的判定目标速度、距离、方位,并通过车载计算机将数据传递给炮长,而坦克炮主瞄准镜能够自动生成射击诸元并自动调整火炮射角,炮长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马上进行炮弹装填和发射,这极大提高了战场反应速度,能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摧毁,即使在行进过程中依旧能够准确打击目标。而反观59改所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还必须进行人工激光测距以及光点瞄准,作战效率不是一个级别的。
最后59改的防御力也同样不容乐观,采用铸造炮塔的它们依旧只能凭借均质钢板装甲来硬抗,抗穿甲弹能力不足300毫米,即使披挂上反应装甲,依旧很难超越500毫米,而且由于自身造型原因,还会存在很多无法顾及的死角。而15式轻坦则不同,它采用目前主流的楔形焊接炮塔,内部由高强度合金钢以及复合装甲制造而成,外部还可以覆盖反应装甲,抗穿能力能达到600毫米左右,比之59改也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有钱了就得换辆好车,干嘛老要纠结着在旧车上缝缝补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