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在上海书展首发

来源:文汇报编辑:管玲玲发布时间:2019-08-19 16:36:59

  今年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在上海书展首发,引发广泛关注。这意味着“人间三部曲”手稿本得以出齐,为广大近现代文学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一手史料,对推动巴金创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你可能读过巴金的许多小说、散文,但不一定看到过他创作时的手稿。当年,巴老曾说《第四病室》的手稿是‘在蚊子的围攻下写成的’,如今再度重温,仿佛能透过笔迹读出当时巴老所处的环境。手稿中,隐藏着众多写作信息甚至秘密,比如陆姓青年的年龄为什么反复改?这些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新书分享会上,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谈到,因为战乱、社会动荡等各种原因,20世纪初期现代文学手稿保存不易。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巴金在抗战以后的创作研究并不充分,继2005年推出《寒夜》手稿本,随后又出版《憩园》手稿本后,眼下《〈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的出炉,才使得“人间三部曲”手稿集结完整。

  “人间三部曲”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世相。其中,《第四病室》是一部日记体小说,1944年5月至6月间,巴金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房,他便以此为背景,虚构了一个姓陆的青年,因病住进了国民党政府开办的医院的第四病室,陆姓青年亲眼目睹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在第四病室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小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社会众生病苦图,张扬着对于人间情怀和人道主义的呼唤。当年巴金在《第四病室》的后记中说,“第四病室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

  手稿字里行间的气韵及反复涂改的痕迹,也为读者提供了接近巴金心路历程的稀见文献。学者陈子善认为,手稿保留着作家的心绪情感与生命体温,看好的书法笔迹是一种审美享受,看字与词的修改、笔迹浓淡的变化,也能体会出作家情感与思想的蝶变;手稿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稿纸上的格式、体例,字体,笔画等都能体现手稿创作的时代背景。

  “手稿的价值远非排印后的文字所能比拟,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累,手稿的收藏价值与意义一定会更加凸显。”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向读者介绍巴金家属向上海图书馆捐赠《第四病室》手稿的来龙去脉,他们认为,手稿珍藏本的出版能让更多喜爱巴金作品、研究文学创作的读者感受手稿的魅力。华文出版社总编辑余佐赞说,《〈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一书的出版既是对巴金先生经典作品的纪念,也是一种更能接近作品本源的再现,读者可将其视为一片心迹,从中感受历史厚度与时代气息。(许旸)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