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艘2万标箱的“中远海运天蝎座”轮刚完成装货,载着我国生产的工业设备和纺织品等货物,正要驶离港口。这艘巨轮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后,沿途将停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等港口,再从欧洲装货返程。
“这条航线途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我们正加大对欧洲航线的布局力度。”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奉利说。
青岛港位于环渤海湾港口群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中间地带。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青岛港太平洋航线运输承压。
“公司及时调整运力,投放到新开辟的市场区域。”在李奉利的办公室,他指着一幅海运世界地图介绍:去年以来,青岛港重点布局新兴市场,新增了东南亚、中东、红海、非洲、地中海和欧洲等新兴市场航线。
“东方不亮西方亮,新开拓的市场正把订单补回来。” 李奉利介绍,今年1至7月,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超3.3亿吨,同比增长8.4%;集装箱吞吐量超12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7%。
货畅其流,是港口的核心优势。在适时调整航线布局同时,青岛港也忙着陆地开班列。
“西安、巩义、乌鲁木齐……3个月跑了20个城市。”李奉利感慨地说,“内陆市场货源充足,我们要把港口搬到他们‘家门口’,让货物方便地乘上开往青岛港的火车班列。”
3月19日,河南驻马店至青岛港“中集华骏号”班列开通;4月9日,全国首条全集装箱出口冷链班列“济宁至青岛港‘金乡大蒜号’”首发……目前,青岛港已累计在31个城市开通了46趟班列。
“有了货源后,还要能运出去,我们想方设法增航线。”李奉利说,上半年新增集装箱外贸航线4条、扩容舱位4条。今年一季度,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30.1%,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面对困难和挑战,像青岛港一样,越来越多的港口企业调整发展思路,积极作为,消化不利因素,实现稳定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4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继续呈现平稳发展、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03万亿元,增长10.2%。
“不到国际市场上多看看,你永远不知道市场有多大。”李奉利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他们会更加奋力去挖掘广阔的市场潜能。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市场多元化固然重要,但要促进外贸稳中提质,还得在“质”上多下功夫。
“这里的‘质’,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而是外贸竞争新优势。”他说,这包括服务、品牌、技术、标准等,指向全链条的质量提升。
眼下,一场提速枢纽港、贸易港建设,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增强港口外贸竞争力的“海洋攻势”正在青岛港有序展开。
整合码头、物流、邮轮等港内资源,打造快捷高效的港口全产业链服务;持续升级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加速5G技术应用;加大机械设备、船舶等电能、LNG、氢能源应用和技术改造,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先后与拉脱维亚里加自由港、以色列海法港等港口签署友好港协议,扩大国际朋友圈……
“面对不确定性,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大的确定性。我们正在努力把港口做成连通世界的万能接口。”李奉利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