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对于家住北京雨儿胡同的刘万兴来说,老北京谚语成了他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自从今年7月11日搬回雨儿胡同12号院,成为胡同“申请式腾退”政策的第一户“回迁居民”,刘万兴家的居住面积就从曾经的18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36平方米。改造后的四合院迎回老街坊,曾经的“烟火气”也随之而来。
“以前18平方米的平房住着我们一家三口。”站在家门口,刘万兴拿着曾经的照片介绍道。他表示,自打2004年住进雨儿胡同12号院以来,他和院内另外9户居民饱受房屋低洼、排水困难、居住空间短缺的窘迫。
2015年开始,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外迁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留住居民生活。随着改造的深入,刘万兴的愿望逐步照进现实。
“除了门牌没换,里面几乎全都变了样。”更让刘万兴开心的是,由于他按照申请式改善政策把自建房拆了,政府将紧邻刘家的一间房按公租房价格租他。如今,这里成为了刘万兴家独立的厨卫空间和女儿的卧室。
“我太知足了,现在我们老两口和闺女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五十多了,过上了幸福生活。”
和刘万兴一样,伴随着雨儿胡同修缮整治完工,选择留下来的60余户居民将陆续回家,都将享受宜居的环境,过上现代生活。同时,腾退房屋还将建设共生院,引入新居民,为胡同增加活力。新的业态也在培养中。老城复兴的画卷正在雨儿胡同展开。(记者 张骜/文 记者 和冠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