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名片成色足:“跨度”铸丰碑 “高度”联通全球

来源:人民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19-09-11 12:45:55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洋山港集装箱码头……俯瞰神州大地,纵贯山河的“超级工程”星罗棋布,跨越天堑的“全球之最”此起彼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成功跃升至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一张张成色十足的“中国名片”让国人满怀自豪,也让世人交口称赞!

  图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中国跨度”铸就丰碑

  珠江口,伶仃洋,海浪滚滚。辽阔洋面上,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时而腾空、时而入海,最终伸向对岸。这条巨龙,就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它是目前全球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国际公认的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举凡“超级工程”,都要面对世所罕见的建设难度。为使大桥通过伶仃洋海面,建设者需在海中先筑起两座人工岛,再用长6.7公里的沉管隧道将两岛连接起来。惟有这种“桥—隧—桥”的组合,才能越过55公里的惊人跨度。这其中,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工程的关键。此前,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共不到4公里,关键技术也一直掌握在别国手中。

  面对困难,反复研究施工海域特征后,中国交建的项目人员决定采用“半刚性”的沉管新结构,并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高超的施工工艺,将每节重8吨的33节沉管隧道依次安放至几十米深的海底,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一桥越沧海,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终于迎来建成通车的激动时刻。海底深埋沉管隧道、人工岛快速成岛、海上装配化桥梁、跨海集群工程技术标准……筹备建设10余年间,建设者们开创性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铸起一座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丰碑。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绝非偶然。这背后,有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有建设技术的整体跃升。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杭州湾大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四川干海子特大桥……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全球近一半新建的大跨度桥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桥梁强国,引得国际著名桥梁专家伊藤学发出这样的赞叹:“大跨度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越江跨海架峡谷,“中国跨度”令世界赞叹。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充满底气地说:“世界桥梁看中国!”

  

  资料图:CA4215航班载着118名旅客飞行50多分钟后,稳稳地降落在海拔4411米的四川稻城亚丁机场跑道上,这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正式投入运行。中新社发 刘忠俊 摄

  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

  “中国高度”联通全球

  “神鹰终于来了!”2013年9月16日,欢呼声在海拔4411米的高原响起,一架伸展着银色双翼的民航客机稳稳地降落在外形如银色飞碟般的四川稻城亚丁机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空中天路”通航了!

  稻城亚丁位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地形复杂,仅依靠低等级公路,从稻城到成都需要两天。建造一个民用机场,对改善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地区交通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高原建机场,难关一个接一个。建设过程中,4000多名机场建设者忍受着高海拔严重缺氧的自然条件,战胜了冰冻期长、降雨密集的施工障碍,克服了全冰川、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在雪域高山上开拓出宽阔的停机坪,铺就坚固的飞机跑道。

  正式通航后,从稻城至成都空中航程耗时不到半小时。机场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机场通航后的2015年,稻城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39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2011年增长2.7倍。当地老百姓感慨:“我们稻城的新鲜松茸走出了康巴,摆上了昆明人、杭州人的餐桌!”

  高原上建机场,山巅上起航班,近年来,我国在航线网络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加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比如2018年我国的新增机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例如甘肃陇南机场、新疆若羌机场、青海海北机场、河南信阳机场等。这些地区插上了民航的翅膀后旅客量大幅增长,2018年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4%,中部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8%。

  中西部地区民航运输快速增长是我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已达233个,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具备大众化、国际化的航空市场,拥有大型网络化的航空公司,随着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越来越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正在加快从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的跨越。

  

  资料图:17辆超长版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G9次列车驶离北京南站。中新社记者 卞正锋 摄

  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

  “中国速度”拉近时空

  雨后清晨,远山青翠。泰山脚下的泰安市里峪村君子居民宿里又迎来游客爆满的场面。“现在北京到泰安只要两个小时,过去不敢想!1/3的客人是坐京沪高铁过来的。村里不少老宅子都被开发成民宿,乡村游火了!”君子居民宿老板岳建说。

  泰安只是京沪高铁上的一站,却浓缩了京沪铁路的变化。

  回首70年前,当人们提及中国铁路时,首先想到的是“呜呜”的汽笛声与“咣当咣当”的轮轨撞击声。当时,中国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京沪间也没有直达列车,人们要想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中间需坐渡轮渡江,京沪间最快的列车也要跑30个小时。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发车间隔最短4分钟,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是当今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出行,最快4小时18分钟实现京沪通勤,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增长极紧紧“拥抱”。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8周年,累计运载旅客超10亿人次,是我国高铁运输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线路。

  不仅是京沪高铁,由东向西看,沪汉蓉高铁使成都至杭州、福州间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一半,沪昆高铁使申城到春城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天;自北向南看,哈大高铁使东北“1小时交通圈”变成现实,京沪、京广、广深港高铁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到去年底,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约3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比例超过2/3,高铁运行时速覆盖四个等级,高铁动车组已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也成为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

  “‘复兴号’列车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年底前,更多‘复兴号’列车将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说。

  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

  “中国气度”拥抱世界

  吊车将集装箱从海轮上轻松吊起,将其安放在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上,“乖巧”的导引车随即载着集装箱驶向堆场。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整个装卸过程只见机器有序运转,不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

  2017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无人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可谓没有先例。更值得自豪的是,这座码头尽显“中国制造”的风采——桥吊、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三大机种均由中国交建旗下的振华重工研发制造,被视为“大脑”的设备控制系统也由上港集团与振华重工共同完成。

  自2002年6月一期工程动工时起,洋山港区的成长之路就始终与创新相伴。跨海建桥、填海造地、穿山筑路……起步之初,建设者为打造全球第一个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先后解决了工程泥沙等一系列难题,探索出离岸深水港建设的成套技术,为我国港口工程向离岸、大型、深水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工程,意义非凡。得益于领先世界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9年名列全球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如今,祖国绵长的海岸线上,一座座像上海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正绽放出璀璨光芒:宁波—舟山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港;青岛港,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拥有全球最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目前,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均占有7席。

  70年沧桑巨变,贸易发展、国力跃升让中国港口站到世界前列;70年春华秋实,港口腾飞也为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发展点燃了强劲引擎。目前,我国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船队规模升至世界第二,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海运量的1/3,国际运输航线往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气度非凡的中国,正迎着海风、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