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92岁的张景元作为老一辈退役英模,登上了致敬礼车方队的第17辆礼车。近距离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他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张景元1947年入伍,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1951年前后,按照中央“一条公路通拉萨”的指示,张景元及战友们毅然奔赴西藏各大主体山脉,克服高原反应,用炸药开山劈石,历时5年,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起第一条进藏干线公路“康藏公路”,为西藏自治区的交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若想完成任务
就必须穿越枪林弹雨
1927年出生的张景元,20岁参军入伍,同年入党。他入伍后,先在华东野战军的3纵7师警卫连任警卫员战士,后来到了中原野战军18军54师警卫连,负责保护作战指挥部。张景元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从军10个年头,张景元的脚步走遍了山东、江苏、河北、河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战场。“打仗那时候,每天晚上要跑一百多里路,饿着肚子也得拼。”他回忆说,在大别山河南界内,刘邓大军被敌人的数十个旅围困,自己所在的部队受命去支援,打了七天七夜,用调虎离山计将敌军援兵引进我军包围圈,用“反包围”消灭了敌方一个师。
时隔70多年,张景元对淮海战役仍记忆犹新。“就像电视剧播的那样,战场上血流成河,火星到处冒,天就跟红了似的。”张景元属于保卫师部战士,负责给前方和指挥部传递信息。“革命年代,敌军的枪杆首先会瞄准司号员,若想完成任务,就必须穿越枪林弹雨。”他说。
解放大西南以后,张景元在四川宜宾过了元旦,后参加了剿匪运动。“解放军有拥军爱民的纪律,但匪军会假扮老百姓埋伏我们。有时候给老百姓担水、扫院子就会遭到土匪的袭击包围,激战后我们牺牲了一个作战参谋、一个营长,警卫连2排牺牲了一个班的战士。”回想起这些,他依然忍不住叹息。“最后我军出动一个团剿匪,敌军首领被抓获,其余人也跟着投降了。”因作战英勇,张景元被授予一等功。
哪怕你高万丈
也要把公路修到西藏
上世纪50年代以前,西藏没有公路,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完成。1950年前后,解放军为了解放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刚刚参加完剿匪运动,张景元所在的18军54师便受命赴藏。
在西藏修路,空气稀薄,条件简陋,风餐露宿。“我们接到的命令是修一条直通拉萨的路,考虑到经验和身体承受能力,进藏的全部是‘老兵’。”
二郎山被称为“天堑”,是进藏修路的第一道咽喉险关,张景元参与此路段建设。《歌唱二郎山》唱道:“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追溯歌词背后的历史,说解放军用血肉筑路也不为过。
“在海拔很高的地方修盘山公路,人需要在半山腰拴着绳子,拿8斤重的铁锤悬空打炮眼,工作很艰难,一天只能打2至3个1米多深的小炮眼。如果是大炮眼,需要打2至3米深,然后装2000斤炸药,用电雷管发电引燃。”张景元说,战士们渴了就喝雪化的水,去山里挖野菜吃,长久下来,有些战士就生了病、长了疥疮。
打通二郎山,再去雀儿山……张景元在西藏整整待了5年,从西康到拉萨的第一条进藏公路“康藏公路”终于建成通车。
带领村民兴修水利
解决了温饱问题
出藏后不久,1956年,任18军警卫营2连指导员的张景元,转业到贵州省公安厅劳改工作局少年犯管教所担任所长,两年后又调任贵州耐火厂担任厂长。1962年,张景元积极响应国家“减少吃国库粮的干部职工”的号召,为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他连写了三次申请,带着全家五口人回到家乡临沂费县梁邱镇书房村,由吃国库粮改为吃农业粮。
1976年,他担任书房村大队大队长兼副书记,带领大队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搞农田基础建设,修建了洞子崖水库、许家崖水库等。有了水库后,村里灌溉农田更方便了,一亩地至少能多打出200斤小麦,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今年国庆节,张景元受邀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早上8点左右,我在第17辆‘致敬’礼车第10号座位就坐,我们前面是导弹方队,能看到东风导弹、洲际导弹。看到国家富强,我激动得掉眼泪。”礼车经过天安门时,张景元庄严地向主席台敬了一个军礼。
“过去是小米加步枪,现在咱们的武器装备好了,阅兵时我把装备从头到尾看完了,跟我打仗的年代有天壤之别。”张景元笑着说,“我希望自己能坚持活过百岁,争取再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80周年阅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