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2月25日电 十二月份的东北,黑土地早已被白雪覆盖。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室外最低气温早已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室内村民们却忙得热火朝天:大米封装、打包、发货……昔日习惯“猫冬”的农民正在把“冬闲”变“冬忙”。
稻田逐梦的“种米姑娘”
眼下正是东北大米销售旺季。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新农人”陈雨佳正通过直播方式销售大米。几年前,陈雨佳还是一位稚气未脱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如今,皮肤变黑了,农业知识也更丰富了,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米姑娘”。
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陈雨佳选择通过直播方式带动村民增收,陈雨佳与村民向网友讲述水稻的生长过程和稻米文化。
上官地村是当地“石板大米”的主产区,村民们一直以种植水稻、销售大米为主要收入来源。陈雨佳说,当初返乡创业的初心就是想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好,收入更多。
为了打开销路,陈雨佳和村里的年轻人把大米“搬”到了网络上搞起直播销售,把水稻从种植到秋收的各个环节展现给消费者。陈雨佳说,网络直播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吸引着他们。线上订单随之逐渐多了起来。
近几年,陈雨佳团队结合当地稻作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把田间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研学基地游等有机融合,打包成旅游产品,延长了大米产业链条,提升了大米产业附加值。“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我们争做‘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农村的年轻人多了,企业多了,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才会持续向好。”陈雨佳说。
回乡创业,家乡处处变景点
同样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程连坤,则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增加收入。程连坤的家乡在小朱家村,村子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村庄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却面临交通不便的难题。
“以前村里的农民只靠种地赚钱,几乎没有其他收入,优质的大米卖不上好价钱。”程连坤认为,应当让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发展红利。大学毕业后,程连坤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打起背包返乡创业。
程连坤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学习农业经营管理。他利用专业知识,对小朱家村发展进行设计和策划。很快,小朱家村形成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新模式,村集体负责统一谋划,企业来具体运营,村民把自建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
2018年,程连坤成立了黑龙江省春风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小朱家村大米专业合作社、米业加工厂、旅游度假村。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陆续开了9家农家乐和家庭旅馆,每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通过乡村游的引流作用,程连坤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农闲变为农忙,近几年成功带动全村及周边村民共5000余人增收致富。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公司打工赚钱,也参与村集体、公司的分红。经过多年发展,小朱家村如今已成为集乡村旅游、新型农业、精品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年轻人回流 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家住宁安市三陵乡北湖村的王翯,也是宁安市返乡创业年轻人的代表。放弃国企优厚待遇的王翯,为家乡创立了原生态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建立互联网思维,并通过与农民签订供销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王翯的电商平台已累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产品几乎覆盖了宁安当地所有特色林农产品,带动了周边乡镇数百名农民,促农增收幅度近30%。
一些基层干部介绍,近几年,很多村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源于青年人才回流乡村,带回了创意与新意。
宁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成林说,通过一些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打开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拓宽了农村的就业空间、就业方式,过去农民靠天吃饭,现在更多是依靠科技、依靠互联网。
据统计,近年来,黑龙江省宁安市有百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各类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发展,有的直播做电商,有的创立大米企业,有的为乡村环境改善建言献策。一些大学生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以企业成长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学彦表示,乡村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回流乡村,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乡村振兴才会更有后劲,乡村经济才会得到长久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