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大地迎来防汛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黑龙江、吉林、辽宁广大干部群众闻“汛”而动,连续作战,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汛情就是命令,灾情考验担当。眼下,东北各地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一支支冲锋在前的队伍,一个个保卫家园的瞬间,在白山黑水间凝聚起磅礴力量。
全力推进生产生活恢复
入汛以来,台风“杜苏芮”“卡努”先后一路北上,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辽宁东南部接连数日大雨倾盆,险情攀升,内涝、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接踵而至,多个村庄通信中断、道路损毁,多处桥梁坍塌。
18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马延乡马延大桥抢修现场,来自中铁四局的10余名工人争分夺秒,齐心协力修复桥涵。
“我们加班加点,为的就是早日恢复通行。”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铁科高速尚五项目经理部安全总监张乃瑞说,桥台护坡、桥头搭板都被冲毁,采用砂砾和钢筋混凝土进行回填和防护,整个抢修将于月底完工。
8月4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万山村,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在解救被困村民。新华社发
洪水虽然逐步消退,东北大地上,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消防员、武警战士,干部群众和社会救援力量仍然日夜奋战,冲锋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知名的优质稻米之乡,拉林河、忙牛河蜿蜒而过,是此次灾情最严重地区之一,多个村屯通信设施受损。
8月6日,人们在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一广场上的应急通信车前与外界通话。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FS100无人机,升空!”12日,伴随一声指令,一架集成卫星通信设备的中国移动无人机在五常市沙河子镇沙河子中学起飞。至此,黑龙江省最后4个通信受阻的行政村全部恢复通信。
8月6日,吉林省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救援人员在舒兰市开原镇受灾村庄进行搜救。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人停机械不停轮番上阵,集团作战。”吉林省舒兰市副市长蔡俊峰说,当地住建、水利、交通、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加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截至17日,全市已修复水毁农村公路、桥涵242处,完成农饮工程修复13处。
11日晚,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在辽东半岛东侧沿海登陆后,部分地区雨量大且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山区王家堡村,沿山而建的道路瞬间被冲垮。扛沙包、搬石头、填方固基……村干部带队突击抢修,挖掘机声隆隆,响彻山间,堵塞路段被顺利打通。
未通电线路完成抢修,实现全面通电;天然气管道逐渐修复,灾区供气得到保障;水毁道路施工进展顺利……过去10余天里,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东北地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推进灾区生产生活恢复。
转移重建保安居
洪水冲击,家园受损。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洪灾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超过40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8月9日,人们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时代中学集中安置点用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为给受灾群众打造“临时的家”,多地将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改造成集中安置点,设立物资保障、卫生管理、心理疏导、医疗救治等工作组,提供24小时服务。
吉林省舒兰市第三中学校园是本轮汛情中最大的安置点之一。“安置受灾群众期间,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回校了,不少学生来当志愿者。”校长孙国民说,学校提供一天三顿“热乎饭”,组织包饺子、露天电影等活动,安抚村民情绪。
8月11日,居民在吉林省舒兰市舒兰三中安置点的食堂吃饭。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眼下,随着洪水退去,越来越多受灾群众陆续返家。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岭沟乡山城村,村民杨桂花刚从临时安置点回来,忙着擦拭家中的炕头和墙面。“洪水没了院墙根,算是有惊无险。”她说。
8月12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药山镇的工作人员将群众提前转移至药山小学集中安置点。新华社发
“灾过去了,日子还得好好过,只要好好干,失去的都会回来。”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回到家里的村民李洪海和爱人运来崭新的地板和门窗,紧忙修整庭院、房子。
清理街边倒塌的围墙、枯树,打扫居民家中被水淹的杂物和生活垃圾,对洪水浸泡地区进行消杀防疫……17日清晨,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乌吉密乡和平村,当地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得知市政府征集志愿者,我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张艳说,“一些脱贫户和留守老人缺乏劳动能力,我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灾后重建按下“加速键”,排水清淤通路、抢修水毁设施、公共卫生防疫、过水地段消杀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工作人员对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模范村的受损房屋进行拆除重建工作(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黑龙江五常,1320人组成的240个工作组,分赴受灾村逐一排查房屋、耕地、牲畜及其他设施受灾情况;吉林全面推进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逐村逐屯逐点开展环境消杀、饮用水检测、传染病疫情检测;多个受灾严重地区紧急推进灾后房屋勘验、修缮加固、翻建、认购、租赁工作……
8月5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大湾村附近,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安装排涝机器。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一笔笔支援重建的善款,一台台奔赴灾区的车辆,一箱箱爱心捐赠的物资,汇集向东北三省灾情较重的地区,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守卫粮仓保生产
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洪水逐渐退去,一场抗灾夺丰收的攻坚战在黑土地上展开。
8月11日,黑龙江省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当地一处被洪水浸泡过的水稻田里查看水稻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1个指导组、9个重点工作组,赴五常、尚志等9个重点市县,调查指导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农业保险理赔人员使用无人机查看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周边农田受灾情况(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专班,采取“干部+专家”模式,分区分片包保9个市州,力争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做好后期肥水调控等田间管理,调剂调运化肥、农药、疫苗等救灾生产资料。
来自省、市、县、乡的各级农技专家忙碌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抢抓窗口期开展自救。
“多一分用心,水稻就多一分扬花灌浆的希望。”给水淹过的稻田排水、组织无人机飞手喷洒叶面肥……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带着乡亲们争分夺秒,努力让更多受灾水稻恢复生长。
8月7日拍摄的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青松林场附近的道路抢修现场。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在吉林省舒兰市七里乡的一处果园,当地乡政府协调大型机械紧急排涝,前来支援的官兵帮忙清理淤泥。“山体出现滑坡,损失了近1000棵果树,好在抢救及时,能减少损失。”果园负责人付泽民说。
台风刚过,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研究员代贵金一行来到辽宁省庄河市青堆镇,仔细查看水稻倒伏情况,对水稻疾病的辨别方法、防治技术等进行讲解。
“现在受灾面积多少”“等秋收测产后如实核算”“我们全力保障”……在黑龙江省多个受灾严重村镇,多家保险公司开展投保受灾农田查勘查验与核损理赔,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8月10日拍摄的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种植的水稻。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大灾不惧,大难不屈。白山黑水间,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洪水,齐心协力恢复生产,向着防汛抗洪救灾的最终胜利迈进。
文字记者:刘伟、管建涛、杨思琪、马晓成、武江民、洪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