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连着城乡两头,关系民生。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为保障我国生鲜供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居民消费升级、保供稳价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等背景下,提稳“菜篮子”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此次重点关注“菜篮子”的“稳”和“安全”。她建议,要强化“菜篮子”工程顶层设计,补齐生鲜安全保障机制的短板,建设国家级“菜篮子”,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体系。
“过去一年,我前往各地冷链交易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调研后发现,‘菜篮子’的流通链条存在重产轻销的‘偏科’局面,生鲜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较强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联动机制,未能形成全国‘一盘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保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发挥和应急能力建设上存在较大短板,缺乏引领示范‘国家队’。”唐俊杰认为,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农副食品需要更高层面的保障。因此,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级“菜篮子”,提升果蔬等农副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由“保地方”到“保全国”,甚至通过集采统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鲜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承载着百姓的幸福与期望。如何确保“菜篮子”产品持续稳定安全供给?唐俊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国有经济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控制,通过央企控股、国有资本联合等资本运作手段,聚焦生鲜品类,确保国有经济把控36个主要大中城市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国家级“菜篮子”市场体系。
在唐俊杰看来,组建国家级“菜篮子”,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国有资本投资,推进数智化转型,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例如,搭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以农批市场数智化转型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流通结构性效率,更好发挥食品安全、民生保供、应急能力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唐俊杰认为,要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交易秩序、保供稳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储存能力和加工效率,提升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优质生鲜农产品护航人民群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