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甘做瑶乡深山35年“育苗人”

来源:新华网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19-09-08 17:53:20


(图片故事)(1)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拼版照片:上图为韦国际站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旧校园里的教师宿舍前(9月3日摄);下图为韦国际站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新校园里的教师宿舍前(9月3日摄)。

  今年53岁的韦国际是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校长,也是土生土长的驮瓜村人。1984年,18岁的他初中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驮瓜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次年转正为编制教师。35年来,他扎根深山,用热情与耐心甘做瑶乡“育苗人”。

  驮瓜村坐落在深山中,距离县城60多公里,山路崎岖、通行不便。这座小学规模小,多年来学校只能基本维持6个教学班配备6个教师的规模,教师们或包班,或跨科任课。韦国际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每周总课时数保持在24节左右。

  近年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驮瓜村和周边村屯不少学生都随父母搬出大山,在县城附近的学校就读。驮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也从曾经的2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28人。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根据田东县教育部门的安排,驮瓜村小学将很快并入乡里的中心小学。“村里的孩子们将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我和老师们还是很开心的。”韦国际说。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2)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3)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拼版照片:上图为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旧校园里的教学楼(9月3日摄);下图为9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新校园。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4)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的教室里指导学生们写作业(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5)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右一)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里与学生们玩篮球(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6)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的办公室里备课(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7)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左三)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的办公室里与学校其他5名教师讨论新学期的教学安排(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8)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韦国际(右二)与另一位学校老师(右一)一起在学生家里家访(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图片故事)(9)35年甘做瑶乡深山“育苗人”

  这是9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小学(左侧建筑)和驮瓜村。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