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君山的十里画屏,到神灵寨的天然石瀑;从白云山的森林氧吧,到龙潭峡的密林幽谷;从黄河边的高峡平湖,到陆浑湖的落日余晖……自然之美,足以震撼心灵,也能瞬间让人平静。作为中原腹地的黄河明珠,洛阳兼具南北气候之长、河山拱戴之势,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也孕育了蔚为大观的生物物种。
近年,洛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继建立了涵盖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种类型总面积达14.12万公顷的42处自然保护地,全力守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
不止于此。古往今来,自然与文化始终缠绵交织在一起,名山大川从不缺少文人墨客的盛赞。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连伊洛河畔的五大都城遗址,也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选择。
自然生态犹如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正因如此,自然生态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随着生态建设推向纵深,“林长制”等制度性安排全面落地,洛阳的每一片林区都有人守,每一段河流都有人护。
一身迷彩服、一双老胶鞋、一辆摩托车。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栾川县潭头镇护林员郭建新早已数不清在他管护的6984亩林区的山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
冬春防火,夏秋护林。山里生、山里长的老郭似乎认识林子里的每一种植物,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有什么药用价值,都能脱口而出。
绿水青山之间,也蕴含着人们的生存之道。
盛夏时节,清凉的嵩县迎来旅游旺季。白云山上,白云悠悠地飘在天上,也飘在旅居于此的游客的心里。城里人在山间的民宿小住,也为乡亲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从前开荒种地,穷得叮当响。现在守好生态,就有‘真金白银’。”山里的乡亲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保护自然生态的坚守,也让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前不久,熊耳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科研人员在林区布设的红外摄像机,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种群活动,并发现了豹猫、狍、獐、勺鸡、红腹锦鸡等多种保护动物。
来到黄河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负责人郭准每天都会端起“长枪短炮”,默默关注着水中的精灵。黑鹳来了,鹈鹕来了,彩鹮也来了……对他来说,鸟儿诗意栖居,就是黄河生命力的最好体现。
“在我们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花一木、虫鱼鸟兽,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与共。”洛阳市林业局负责人坦言。只要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大自然就一定会给我们最慷慨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