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圣天妃赋》
作者:吴飞龙
维吴氏之盛德,传千古而流芳。吴圣天妃者,吴氏之英,其行也善,其德也彰。今作斯赋,以颂其弘道、济世、大仁之精神,扬吴氏之文化,昭后世之荣光。
赫赫吴氏,源起周邦,乃中华姓氏十二桂堂之首(吴、周、蔡、翁、曹、洪、江、方、龚、汪、辛、柯)。泰伯三让,天下名扬。延陵世泽,福祚绵长。至唐之世,媛出苏杭。生于中医世家,长于礼仪之堂。聪慧灵秀,心地善良。承父兄之教诲,习岐黄之术方。
及笄之年,遭逢变故。恶少逼婚,媛乃出奔。追寻九仙,云游四方。遍历山川,问道寻访。至武夷山麓,渡闽江之浜。偶逢老者,指点迷津。遂入兴角山,拜慧贞师太。潜心修行,研习天文地理;问道深山,探究阴阳五行。
其弘道也,不畏艰辛。朝迎晨曦,暮送夕晖。采药于山林之间,诵经于古庵之内。修身心,明道德,以医术济世,以善心待人。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媛独入深山,采药制药。日夜奔忙,不辞辛劳。用兴角山三叶松,制灵丹妙药。瘟疫得控,百姓安康。众人感其恩,称之吴仙姑,或曰慈感娘。
媛之济世,功绩卓著。观兴化之地,昔日汪洋。历经变迁,成陆而荒。南北洋上,蒲草丛生。媛心怀天下,立志治水。与兄吴兴,共商治水之策。倾资捐助,雇工百人。筑杜塘长堤,挡海潮之侵;修延寿陂堰,蓄溪水以灌田。
堤长十二公里,蜿蜒如龙。堰高五米,坚固若磐。引延寿溪水,灌十八万亩良田。开挖水道六十二道,纵横交错,排洪灌田。使北洋平原,成鱼米之乡。又遇蛟龙作祟,洪水泛滥。吴兴奋勇,斩蛟除害。媛施神针,助兄屠龙。虽兄亡而志坚,承遗愿而续功。终使水利兴,百姓乐,其济世之功,可谓大矣。
媛之大仁,泽被万民。自幼学医,心怀慈悲。无论贫富贵贱,皆一视同仁。行医之时,针草治病,不收分文。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其在闽中,悬壶济世,惠及穷苦百姓。众人皆赞其德,称其为健康女神。
化蝶升天后,百姓立庙奉祀。尊为吴妈,或曰古妈、大妈、慈感妈等。其信俗文化,丰富多彩。传播至多国华人聚居地。分灵宫千余座,信众千万人。每逢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地分灵宫举行民俗活动。或赤脚踩踢碳火堆,或点火入道、上天梯下刀山、高跷舞狮等。皆为纪念吴妈,祈求平安福祉。
赞哉!吴氏有女,名曰吴媛。弘道济世,大仁至贤。出身名门,性比幽兰。遭逢变故,意志弥坚。云游四方,问道求仙。修行兴角,医术精湛。瘟疫肆虐,力挽狂澜。治水开荒,功绩非凡。心怀大仁,悲悯世间。化蝶升天,位列仙班。百姓立庙,香火千年。信俗文化,传承有源。弘扬精神,后世永传。愿吴氏后裔,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弘扬吴圣天妃之精神,共创吴氏家族之辉煌。千秋万代,福泽绵绵。
今作此赋,以记吴圣天妃之事迹,颂其至德之光。望吴氏族人缘接天下亲友,播展弘道、济世、大仁之精神,赓续中华吴氏文化亲脉,永葆吴氏家族繁荣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