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卫生 > 正文

内蒙古:探访医院的“神秘科室”

来源:新华网编辑:马永欣 发布时间:2020-06-11 10:42:1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华网 李倩摄

    穿防护服、戴手套、戴面罩……早晨7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护人员已经到岗,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一天里,他们要对医院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回收手术“污染”器械。新华网 发

    消毒供应中心被称为“医院的肝脏”,从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组配、包装、到灭菌、储存、发放……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循工作规范与流程。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在符合标准的环境下工作,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因此对于外界,这是一个“神秘的科室”。 

    医护人员正在对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她身后的蓝色包裹刚刚由同事收回来。新华网 李倩摄

   去污区是首先接触到被污染器械的地方,为了防止被感染,医护人员需要“全副武装”,将器械先手工初步处理一遍。新华网 李倩摄

   医护人员对器械进行预处理。新华网 李倩摄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大大小小的器械、反反复复地清洗、认认真真地检查、仔仔细细地分类,只为给全院医疗、护理提供最有效的安全保障。


    刘爱华(右)和同事清点特殊器械。新华网 李倩摄

    刘爱华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她已在这个科室工作12年。面对繁重的工作,她和她同事们常常从清晨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

    一根针、一个镊子、一把剪刀……不管价值几元钱还是几万元,只要进了消毒供应中心,就要经历十个大环节、上百个小步骤才算“合格”,才能“走出”消毒供应中心,再次投入到临床使用,周而复始。

    在外人看来,整个流程机械枯燥,而实际上,医护人员不仅要了解器械的用处和材质,还需要对器械熟练地进行拆分组装,以保证全方位清洁。因为事关生命健康,更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医护人员有高度责任心和专业性。

    医护人员正在手工清洗特殊器械。新华网 李倩摄

    有一部分医疗器械造价高昂、设计精密且需轻拿轻放,医护人员们会全程对这些器械进行精细保护,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我们过手的都是上价值千万的物件,一定要十分细心再细心。”刘爱华常常叮嘱同事。

    经过预处理环节后,架上的器械将进入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新华网 李倩摄

    医疗器械经过清洗之后,会被运送到检查包装区。在这里,敷料和器械会被分开人工包装,经年累月,医护人员们都练就了“快速包装”的好身手。

    医护人员正在包装手术敷料。新华网 李倩摄

    医护人员正在包装各类器械。新华网 李倩摄

    刘爱华在检验器械的清洗质量。新华网 李倩摄

    医护人员正在对即将包装的器械进行使用功能初步检查。新华网 李倩摄

    在这里,1秒钟经常被医护人员“掰”成2秒钟用。刘爱华说,包装一方面要求速度,另一方面还要求在包装前再次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和使用功能,检查合格方可包装进入下一道灭菌程序。

    器械正在进行密封式包装,之后将进行灭菌处理。新华网 李倩摄

    医护人员将各类器械推入灭菌器中,进行近1小时的灭菌处理。新华网 李倩摄
 

    包装签上的绿色条码变成黑色后,表示该件器械灭菌合格。新华网 李倩摄

    部分手术急用器械将在快速灭菌器中进行约20分钟的“加速”灭菌处理。新华网 李倩摄

    当一件器械经过灭菌程序“出来”后,这趟消毒供应中心之旅也将结束,但是医护人员的工作仍需进行,经过严格灭菌流程后的器械和敷料会被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由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统一发放。

    医护人员将灭菌合格的物品归类放置。新华网 李倩摄

    医护人员针对各科室不同的需求,为其装配器械敷料。新华网 李倩摄

    从日出到日落,每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都在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虽然身处人流密集的医院,但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患者不知道他们,甚至很多医生护士也不知道他们,但是滴答的时钟知道、一批批干干净净的器械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刘爱华和同事们日均处理手术室器械6484件,临床器械6662件。

  “让器械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消毒灭菌合格后,再流转出去。”刘爱华说,这是他们的职责使命。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