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持续发力 新消费潜力释放
——“五一”节日市场扩量升级看点多
5月4日,游客在北京园博园参观游览。“五一”假期,为保障安全有序游园,北京各大公园景区实行网上预约。同时,许多公园采取远端疏导、短时限流等措施,引导市民有序游览。记者 赵 晶摄
“五一”假期是提振消费、释放内需的好时机,多地出台支持举措,包括给市民发放消费券、景区免费开放或门票打折、发展夜经济等,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发力线上消费。众多商家聚焦网红直播、智慧商圈、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努力扩大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市场的扩量升级。
四川成都:“组合拳”提振新消费
5月1日,四川成都推出了“成都新消费·样样都实惠”消费提振系列活动。围绕公园城市、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云上逛街等消费新场景,成都精心策划了“初夏折扣季·消费更实惠”“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两大活动,覆盖全域22个区(市)县。
据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朱容介绍,在“初夏折扣季·消费更实惠”活动中,成都1500家零售企业,2.1万家门店开展大力度折扣营销。“线上云购物,线下趣体验”活动联动成都各大商场百货、连锁超市、餐饮娱乐等店铺,整合“成都云逛街、一起欢乐购”H5平台,引入VR逛街技术,“线上精准推送+引流线下购买”为城市商业引流。
此外,成都将从5月初至年末通过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宜业成都安居消费季、畅游成都旅游消费季、云端逛街在线消费季等多主题、分阶段性持续派发消费券,让消费者感受到“月月有主题、精彩各不同”。“在第一阶段的5月到7月,将迎来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活动第一阶段在财政统筹安排补贴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动员参与商家和平台让利优惠约7.5亿元。”朱容说。
吉林长春:网红带货受追捧
在长春欧亚集团旗下的欧亚商都高尚百货店板块,电商部负责人阮景昕按照公司要求一方面做好网购,另一方面在网上发放代金券,为实体店促销助力。欧亚连锁板块发挥店铺多的优势,百家网红主播带货联动,日销售额在百万元左右。
欧亚的实体经营也发生了根本变革。记者来到欧亚卖场全新打造的现代商贸服务业聚集区——欧亚汇集,这里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里购物元素只占20%,休闲、娱乐、餐饮等夜经济形态成为主流。
5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红旗街的“这有山”室内度假文旅小镇,这里是一个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商业网点,从地下2层到地上拾级而上,盘旋至山顶。漫步其中,既可以购物用餐,又可以赏景体验手工制作。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项目藏身其中,吸引游客驻足。该商旅综合体总经理吕兴彦介绍,体验式消费占比达到50%。
山东烟台:线上拓展市场新空间
“五一”小长假首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奇山街道居民李盼通过外卖App购买了一天所需的食材。“不仅可以随意挑选所需蔬菜,还可以直接购买生鲜套餐,动动手指下单,收到快递直接下锅就行了,既方便又不浪费。”李盼说,她如今改变了传统的买菜方式,全部通过线上配送方式解决。
线上消费拓展消费市场新空间。“疫情期间,‘云生活’的消费特点进一步凸显。”烟台市芝罘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孙占林表示,眼下许多掌上应用、线上平台开发了消费市场新的窗口,推动消费市场向科技化、线上化转型升级。
为了促进“五一”假期消费,烟台市通过消费券,整合集成、研究出台一系列有力政策和举措,实现餐饮、购物、旅游、文化、住宿行业等各消费领域跨界联动。烟台市惠民消费券发放总规模3000万元,分为餐饮券、购物券、旅游券、文化券、住宿券五种。每张消费券面额为20元至100元不等,实施消费满额抵顶。消费券将分6期发放,首期已于5月1日发放,之后每逢“1”日发放,活动为期两个月,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河南商水:触网助“巧媳妇”增收
“我们‘五一’假期正加班生产,有活干、能挣钱,谁也不愿闲着!”5月3日,在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企业河南商水县龙巢网业公司成品车间,公司董事长罗国昌说。
商水县是“中国生态渔网之乡”、全国巧媳妇工程建设示范县,全县有渔网加工企业和加工点400多个,年产值25亿元。受疫情影响,今年该县渔网企业在南方地区的销售受到重创。罗国昌扩大网上订单,网上销售量比去年增长180%。
“这会儿有活干了,俺和这100多个同事要加班把以前少挣的钱补回来!”连网框、织网口、穿网线……58岁的李英一双巧手在网框和网线之间穿来引去。
商水县是国家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0多万人,留守妇女有20多万人。前几年,该县发起实施巧媳妇工程,帮助广大妇女就业。现在,该县在家门口务工的“巧媳妇”达12万人,工程已覆盖渔网编织、服装服饰、针织纺织等20多个产业,就业人员年人均收入1.3万元,带动近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做服装生意的商水县顺云服装公司,以生产外贸裤子为主。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被取消,200多名员工待业。公司经理赵云英想方设法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生产儿童旗袍和儿童裙,3天一交货,一次一结算。刚开始时,个别员工在技术上有些吃力,经过培训,现在产品合格率达到99%,产量也实现了每月生产3万件。(记者 刘 畅 李己平 王金虎 夏先清 通讯员 李 仁 付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