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消费 > 正文

强制下馆子?2.5天休息日?这些促消费你买账吗?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20-05-15 21:02:24

  导读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亟需尽快激活庞大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多地因此纷纷出台措施鼓励消费,包括发放消费券、推行2.5天休息日、领导带头下馆子等,起到了一定效果,也引起一些争议。硬核举措如何叫好又叫座?

  你领到券没?

  “你领到券没”成为多地社交热词。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南京、济南、重庆、杭州等30多个地区都在近期祭出了消费券大招。有专家表示,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专用券和经济政策工具,消费券能在短期内提升民众消费欲望。

  以南京为例,当地有67万人次摇中消费券,5天带动消费近千万元。某高校经济学院教授认为,消费券在特定时间内快速刺激消费,具有明显指向性特征,有助于帮助受疫情冲击行业快速恢复。

  为引导更多居民走出家门,不少政府此前发文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东部某省多地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下馆子、逛商圈;海南发倡议鼓励机关干部到实体店吃一碗汤粉、尝一顿海鲜,以实际行动支持商店,传递消费信心。

  此外,部分城市还推出“2.5天休息日”方案提振消费。比如江西多个地市试行今年二季度周末2.5天弹性休息,有地方专门提出弹性休息不得变相为居家休息。

  不如直接发钱?鼓励变强制?

  “大家不是不想消费,但光靠消费券真不够,很多人收入都少了。”东部某市一餐饮店负责人说,该市发放消费券后,店内客流并无明显改善。“几百万人抢券,抢到的不一定真消费,真需要的却不一定抢得到,还不如直接给消费人群发补贴。”

  有业内人士指出,某些地方政府可能跟风发券,明明财政状况吃紧还一哄而上,不仅让消费券泛滥成灾,还存在危害地方财政运行风险。同时,不经调研就发放消费券造成大量“闲置券”“浪费券”。比如,涉及书店、药店、乡村旅游等的消费,不一定是规定时间内民众的必需品。

  近期,湖南某市财政局和总工会联合发文从干部职工工资中扣取促进消费款,引发网络热议;还有地方政府发文要求“单位食堂暂时关闭,干部职工不得将外卖带到机关就餐”。“上级倡议干部职工带头消费可以理解,但不能带有强制色彩,更不能把消费额度作为评优评先的考核资本。”东部某县基层公务员表示。

  不少城市开始试行“2.5天休息日”,但能否刺激消费尚有疑问。“能不能先把双休落实了?”有网友在相关帖子下留言吐槽。该项政策的核心在“消费”而不在“休息”,但不少民众表示担忧,“本来就在加班加点复产复工,弹性休息的时间怕会被延长的工作时长补回来,累到周末就只想着家里蹲了”。

  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

  想真正提振消费信心,要让硬核举措更具针对性,尊重市场规律。

  在救助和刺激之间抓好平衡,精准引导。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发券还是发钱并不对立,受疫情冲击的多个国家都出台了“直接补助”政策,国内也有地市在发放消费券中附带给困难群众不需“拼手气”的补贴,关键是要妥善调研地方具体情况,理性使用政策手段。

  同时,要重点支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注重向中低收入群体精准投放。“对高收入人群来说,抢个消费券是为了好玩,但是刺激消费作用并不大,但对中低收入者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特别是提升他们渡过难关的信心。”某高校商学院教师说。

  业内人士表示,鼓励消费既“慢不得”更“急不得”,要因势利导,某些政策为了拉餐饮业一把而牺牲人们对食堂、外卖的需求,是不合理的行政干预,非但鼓励不了消费,还会打击积极性,甚至造成误解。在鼓励干部职工带头消费时,要避免“强制掏腰包”,强调个人付费而非公款消费,杜绝打着消费幌子利用公款吃喝。

  从拉动消费全局看,消费券等模式并无长期效应。专家建议,既要加强减免餐饮、文旅等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应转向收入分配改革,尤其是保障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与劳动相对应的收入分配结果。(记者:何磊静 严钰景)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