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安东太行美景(资料片)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刘敏)近年来,邯郸将文化旅游产业列入构建“532”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实施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着力文旅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旅游新业态。
全域旅游已逐步成为邯郸区域转型发展的全新模式、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036.56万人,实现总收入977.16亿元。
打造精品景区增强核心吸引力
敢于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源于旅游资源丰厚带来的底气。而把资源整合优化、实现融合发展,才能使旅游产业真正兴旺,市场实力变得更强。
邯郸不断健全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编制《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武安市、馆陶县、涉县、广平县、临漳县、大名县、肥乡区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武安市东太行、涉县韩王九寨、磁县天宝寨等景区编制了开发建设规划。
今年9月4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武安市东太行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此,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达16家。
几年来,邯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了娲皇宫、广府古城等一批地标性龙头景区,打造了京娘湖、七步沟等一批区域性精品旅游景区,推动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磁县溢泉湖度假区等旅游度假区。全市境内景区梯次铺展,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同时,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加快打造“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涉县“千里乡村旅游通道”将100多个中小景区串联成片,“圣福天路”成功入选全国“最有诗意的路”。武安白云大道全长30.05公里,横贯群山之抱,白云川、管陶川美丽风景尽收眼底,也使活水乡与管陶乡之间的交通由原来1个多小时的行程缩短至不到20分钟。出行方便了,景区核心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探索旅游新业态推动区域经济融合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邯郸在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新业态。
重点培育发展研学旅游等新业态,邯郸成功举办“华语风采·中华成语故事”大赛决赛暨四大古城研学游,率先开启“全国大赛+研学旅游”新模式。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以抗战文化为背景,以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发展为内容的研学产品,年接待中小学生36万人次。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各区县通过“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模式,推进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引领转型升级。
峰峰磁州窑文化产业创业园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通过挖掘磁州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集瓷器生产、文物收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精品型产业园区,成为邯郸唯一入选河北省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的文化产业创业园区。
穿越到千年前的神话世界,感受华夏丰富灿烂的成语文化底蕴。磁县方特国色春秋主题公园建成开业,优化了邯郸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填补我省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空白。
馆陶县黄瓜小镇和教育小镇、肥乡区丛台酒苑景区、广平县赵王印象城景区……一批农业旅游、教育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纷纷打造,形成美丽小镇游、成语文化游、红色经典教育游、工业文化体验游等新业态产品体系。
推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曾经是典型贫困村的馆陶县寿山寺东村,因引进“粮画”产业,带火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粮画小镇,并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河北省首个美丽乡村4A级旅游景区。
涉县刘家村、涉县后池村、邯山区小堤村、峰峰矿区东和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复兴区牛叫河村获“2019年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峰峰矿区张家楼村获“2019中国最美乡村”殊荣,邯山区小堤村、峰峰矿区东和村、武安市白沙村等11个乡村入选河北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邯郸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依托乡村特有风情,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突出邯郸西部山水、中部文化、东部农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开发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助力扶贫攻坚。
武安市、涉县、磁县、峰峰矿区等西部山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断开发主题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规划建设了武安市长寿村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点,初步形成邯郸西部山水乡村旅游高地。
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永年区、肥乡区等环城乡村地区,围绕邯郸城区居民旅游需求,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建设了丛台区四留固红色电影小镇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初步形成邯郸中部环城休闲游憩带。
鸡泽县、邱县、馆陶县、广平县、成安县、魏县、大名县等东部平原地区,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业种植和特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旅游小镇等新产品,建设了广平县南堡风情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初步形成邯郸东部休闲农业特色区。
举办旅发大会搭建全域旅游新平台
邯郸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全域旅游的重要平台。自2017年始,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四届市旅发大会,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项目有效投资400亿元。
首届旅发大会在全国叫响了涉县·中国太行红河谷旅游品牌,涉县呈现出“无处不美景、无处不宜游”的全新景象。峰峰矿区通过承办第二届旅发大会,成为“矿区变景区、浊水变清水、矿山变青山”的绿色转型典范。永年区承办第三届市旅发大会,形成处处是景观、无处不宜游的生态旅游环境。武安市以承办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强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形成“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助推一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2020年9月27日至29日,第五届旅发大会在磁县、广平县、复兴区三地同时举行,共确定新建、提升和带动项目41项。此次大会更加注重市场化、竞争化,为后旅发时代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磁县以此次旅发大会为契机,全景打造溢泉湖、山区、漳河三大旅游片区,精心打造13个重要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品牌,胜景连片,加快天宝寨、溢泉湖等创4A景区步伐;广平县建设环城水系、商业水街和云溪谷国际文旅度假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工业旅游景点赵王双城,保障“后旅发”时代长期效益;复兴区推动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生态片区、园博园的“两园一廊”建设,形成百里森林观光大道、曼妙的滨河风光,完成以现代园林建设对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实现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精彩蝶变。
如今,邯郸全域旅游成效凸显。2019年9月,涉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示范区创建首次“国考”开门红;2020年8月,武安市、峰峰矿区被确定为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武安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审验收;邯郸成功获得2021年第六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权……一项项创建成果之花在古赵大地纷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