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邢建伟通讯员刘伟赵明)100年,执著探索;100年,信念如一。在邯郸这片红色土地上,广大党员干部或在革命战争纷飞的炮火中抛头颅洒热血,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手,或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人先,为邯郸各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精英人物绘就出一面光辉的旗帜,引导我们前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展现在邯郸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各条战线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的风采,让这些闪光的名字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更坚定的决心投入到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去。
王子青:直南中共党组织创立者
王子青(1903—1938),原名王维廉,磁县岳城村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磁县特别支部书记,中共磁县执委书记,中共直南特委组织部部长、书记等职。
1919年,王子青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返乡后组织“协力维新会”“人生改进会”。1922年建立磁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1925年夏,领导成立中共磁县特别党支部。1926年,担任磁县执委书记。1927年,他在岳城将“贫民会”改建为“农民协会”,开展反贪污和减租减息斗争,组织2000多名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这就是冀南农民运动史上著名的“提灯大会”。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王子青回到磁县重组中共磁县县委,辗转千里到天津与省委建立起联系。1928年,王子青代表顺直省委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2月,王子青在磁县城北甘草营一带组织领导了农民反“插耧应差”抗捐抗税斗争,揭露国民党政府欺骗农民的花招,宣传革命的意义,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1930年,王子青参与领导磁县“五一”大暴动。暴动失败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变卖家产抚恤烈士家属、营救以及帮助失业工人解决难题。1934年,王子青任直南特委书记,到冀东唐山、丰润、玉田、遵化一带组织抗日武装。1935年,调上海中央局工作,不久因叛徒告密而被捕,1936年,从狱中脱逃后回到磁县。
1937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在红军整顿中,被误定为叛徒、特务而被杀害。1950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追认为烈士。
赵海枫:能征善战的指挥员
赵海枫生于1914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永(年)曲(周)鸡(泽)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兼滏西支队司令员、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等职。
赵海枫,出生于曲周县。1929年考入永年省立第十三中学,和进步同学秘密成立同学同乡会,开展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海枫和师生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强烈要求停止内战。1932年,赵海枫在永年县组织成立了农民研究社。同年秋,任中共永曲鸡中心县委书记。
1938年,赵海枫奉命回冀南组建游击队,后联合其他队伍,成立冀南军区三分区特务大队,任大队长。1941年,赵海枫任冀南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兼滏西支队司令员。
赵海枫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指挥员,也是一个严于律己的战斗员。战斗中,他一直靠前指挥;战斗后,他和其他干部一起抬担架、慰问伤员;行军时,他自己步行,把马让给伤员骑;他自己挨着饿,却哄着警卫员吃饱肚子。面对恶劣的斗争环境,赵海枫一面组织部队和地方群众生产度荒,一面组织部队反“扫荡”。1942年,近万名日伪军开始对三分区进行大合围,赵海枫准确判断形势,命令全体指战员化装成老百姓,从各个方向分散撤退,挫败了日伪军的合围企图。
1945年,赵海枫调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解放战争开始后,他率部参加了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定陶战役,郑南战役等多次战役,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
1947年,赵海枫奉命率独四旅进入新乡附近地区参加豫北战役。在攻打楚旺的战斗中,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胜利后,巡视战场时被敌人冷枪击中,不幸牺牲。
柴鸿儒:英勇善战的指挥员
柴鸿儒,1903年出生于大名县老堤南村,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9年,受连长、共产党员魏孟贤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1931年2月15日,柴鸿儒与魏孟贤等率部起义,攻进敌指挥部和六安县政府,击毙敌旅长、团长及反动官员多人,后部队被编入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组成红四方面军,后来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时柴鸿儒已是团长,并调总指挥部,在徐向前总指挥身边当参谋。1933年,柴鸿儒被任命为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宣达战役。在11月反敌“六路围攻”中,他率部在西线反击进犯之敌,取得重大胜利。
1935年,柴鸿儒调任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为掩护部队转移,在四川名山与敌激战了几天几夜,保证了全军安全转移。1936年,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分三路纵队二次北上长征。第九十三师属中央纵队向包座前进,遭遇两股敌人袭击。柴鸿儒带领一个半团的兵力,急行军抢占制高点摩天岭,将靠近山顶的敌军击溃。
1936年,红四方面军奉命西渡黄河作战。为了阻击敌人,掩护部队渡河,柴鸿儒率第九十三师会同第九十一师,在会宁城东给敌关麟征第七十一旅迎头痛击,迫敌停止追击,掩护红三十军突破黄河天险,在虎豹口渡河成功。关麟征妄图再夺渡口。柴鸿儒率部协同其他两个师在白草原慢牛坡设伏,阻击。激烈的战斗从黄昏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一排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警卫员跑步赶到时,他已倒在血泊中。
徐向前总指挥听到噩耗后沉默良久,难过地说:“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太可惜了!”
郭好礼:困境中坚持斗争的楷模
1943年3月22日,冀南抗日军民怀着悲愤的心情,沉痛悼念在日军“铁壁合围”时壮烈牺牲的路南支队司令员郭好礼。追悼会上,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发来师部电报称赞“好礼同志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艰苦卓绝英勇牺牲之精神,足为三军楷模”。
郭好礼,原名郭福堂,1904年出生于临漳县郭小屯村。1927年秋,郭好礼参加国民军,后返乡组建国民党临漳县保安队,任中队长。全面抗战爆发后,郭好礼组建河北民军,任第一路军副司令员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率部活动于晋冀豫边境地区。
1939年,中共冀鲁豫五地委派人到郭好礼部组建党支部。翌年春,郭好礼率部正式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四团,他任副团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任冀南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并组织抗日武装临安支队。1942年,经中共冀南区党委批准,郭好礼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2年,冀豫地区恶劣的斗争环境迫使各县政府和主力部队先后转移,仅留下临安支队坚持战斗在路南地区。日军派汉奸找到郭好礼的母亲做劝降工作,封官许愿。郭好礼立即派人把汉奸扣押起来,送到冀南军区处理。敌人扣押了其妻子女儿,企图借骨肉之情迫使他就范,被郭好礼断然拒绝。
1942年秋,冀南军区组建路南支队,郭好礼兼任司令员。1943年,支队接连拔除了敌人多处重要据点,又一举攻克了魏县县城。
敌人穷凶极恶,调集九路日伪军,向魏县以东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铁壁合围”,路南支队被敌人围困在魏县漳河村。郭好礼冲出了村庄发现部队主力还没有出来时,立即停下来接应掩护。他孤身迎战围攻上来的日军,一连击毙五个敌人,终因众寡悬殊而壮烈牺牲。
郭好礼牺牲后,《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文章,沉痛悼念郭好礼,称赞他“忠诚爱国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