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葱郁,草木繁盛。8月16日,在山西省阳高县狮子屯乡燕窝村,村民李恒正打理着地里已经采摘完的杏树。“今年的杏又丰收了!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伙都免费种上杏树苗,比过去种粮食划算多了,一年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腰包都鼓起来啦!”李恒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
阳高县属典型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十几年前,由于水土流失、庄稼收成不高,让像李恒一样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日趋贫困。在脱贫攻坚中,阳高县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进水土保持治理中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脱贫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大接杏、仁用杏、文冠果、寒富苹果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林果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
在推进过程中,阳高县实施了“人均一亩杏、脱贫拔穷根”的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出台发展生态经济林奖补政策,免费为种植户提供苗木、有机肥及果树修剪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水保治理的热情。目前,全县发展大接杏和仁用杏共20万亩,仅杏树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为全县脱贫奠定了产业基础。为了壮大产业规模,当地还建成了3个5万亩以上杏果经济林基地和50多家杏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京东、苏宁等多家电商建立了网上销售合作关系。
在杏泉峪生态旅游区,泉水叮咚、绿树环绕,附近的村民正在修建一条新的登山步道。“我们投资1.2亿元治理荒坡、荒沟3000亩,建立多功能生态旅游区。参与荒坡治理、旅游区建设、为游客提供服务……每天有50多名来自附近3个村子的村民在这里工作。”杏泉峪生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选说。阳高县通过政策捆绑打包,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土保持治理,为水保注入了新鲜血液。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张德芬介绍,像杏泉峪生态园有限公司这样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的民营企业,全县共有5家。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治荒,截至2018年年底,阳高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6.7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9.93%,森林覆盖率达到27.1%。如今的阳高,已把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锁定在康养旅游上,一个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在变成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绿的宜居之城、康养福地。(记者 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