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翻阅杂志(7月17日摄)。
“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这是张效房教授的座右铭。70多年来,他没有离开过眼科临床一线。为研究生批改英文病例、修改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论文、身体允许时坐门诊……作为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99岁的张效房见证了中国眼科事业从起步到飞跃的历程,并以一位老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证明在这个年纪,依然可以做很多事。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张效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翻阅杂志(7月17日摄)。
张效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向记者讲述从医经历(7月17日摄)。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张效房(右)和工作人员交流稿件问题(7月17日摄)。
张效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修改稿件(7月17日摄)。
这是张效房参与编写的部分书籍、杂志(7月17日摄)。
张效房(右二)在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