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崔新娟)“青麦逐日颗粒满,石磨往复碾馔赶;青蚨只认古贤产,欲解乡愁请下单!”5月24日,适逢第二届温县·古贤碾馔文化节最后一天,在位于温县祥云镇古贤村主街的活动主会场,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现场直播推介古贤碾馔,带网友一起问道古贤、耕读田园、品味碾馔,引来众人关注。
当天,古贤村街道两旁,有村民操着长柄铁铲,在铁锅里翻炒着鲜嫩、饱满的麦粒;有村民推着石磨,碾馔从石磨周围的缝隙里缓缓滑落下来……碧绿、鲜嫩、清香的碾馔,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购买。路旁的碾馔摊位前,不时有“网红”主播对着手机屏幕直播带货。
古贤村在温县城西8公里处,因“孔门十贤”之一的卜子夏出生该村而命名为古贤。古贤人加工碾馔的工艺可追溯到清代初期,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上乘的品质而闻名。近年来,古贤村依托自身位于国家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的区域优势,将品质地道的温县小麦加工成碾馔,逐步做成了特色产业。
朱晶晶是该县岳村街道赵郭作村怀硕庄园合作社负责人。当天17时,她在碾馔体验园中,通过手机现场直播介绍古贤碾馔。突然,她发现碾馔摊位前的毛文明。看到活动现场在传统销售之外还有直播带货,毛文明对闻讯前来的祥云镇党委书记张俊峰说:“‘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模式,给传统销售开通了新方式。”
然后,毛文明走到朱晶晶面前说:“看你笑得这么开心,销量一定很不错!”
听了这句话,朱晶晶不由自主地转换了拍摄角度,并邀请毛文明对古贤碾馔进行现场直播。
“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跟大家认识,我是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古贤村是‘孔门十贤’之一卜子夏出生地,位居国家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所产的温麦系列小麦皮薄、粒大、麦浆汁浓,做出的碾馔更是品质、口感极佳。欢迎大家到温县古贤品尝碾馔!”
云端上遇见的特殊主播,让直播间瞬间“画风”突变,互动频频。留言区也如流水线一般,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网友的互动:“毛书记为碾馔代言,我们一定去尝尝鲜。”“毛书记进入直播间不到两分钟,粉丝顿时从1000涨到了1300,点赞量瞬间多了两三百。”朱晶晶说,“因为当天我主要在直播间里介绍温县的小麦文化和碾馔文化,所以没有及时挂带货链接。毛书记在直播间里推介碾馔后,粉丝们纷纷留言要带货的链接。”
现场领略了网售秒杀的“威力”,张俊峰也想感受下直播带货。他说:“陆游曾作诗‘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描述古时制作碾馔的场景。我也考虑来一个直播带货,给网友们讲讲关于碾馔的典故。”
如何拓宽销售渠道,让直播的“新鲜感”转变成产业长久的“保鲜期”?
毛文明说:“只有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全链条打通,才能让更多优质农副产品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红’产品。一方面,要顺应市场需求,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特色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另一方面,要在培养‘最强带货员’带货的同时,提升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等多个环节的产业发展系统工程。”
据祥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路路介绍,今年古贤村53余公顷的青麦用于碾馔的生产制作,每公顷产青麦约6000公斤,可生产碾馔6000公斤左右,每公顷增收9万余元;仅碾馔文化节3天时间,古贤村线上、线下共销售碾馔2万余公斤。
据悉,为碾馔延伸产业链条,温县不仅修建了碾馔文化、子夏文化展览馆,以体验式参观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通过在小麦博物馆分会场,让游客通过参观小麦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未来,探寻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同时,邀请文学界人士共聚一堂,对碾馔文化和子夏文化进行专题探讨等。浓浓的文化气息、怀旧的乡愁记忆、清香的味觉体验,让绿碾馔变成了富民振兴的“红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