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关公颂》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 记者王瑞瑞摄
战鼓擂擂,琵琶铮铮,剑弩声、人马声……恢弘的战争场面似乎浮现在眼前,震撼人心。大弦嘈嘈、小弦切切,转眼间,低回婉转的曲调传来,又让人哀婉慨叹。12月15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一场音乐盛宴让人们用情去品关公故事,用心去读河东历史。
这场由运城市音乐家协会民族乐团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携手打造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正是运城市“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宣传推介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用心打造,音乐语言讲述河东
关公,作为忠义仁勇的代表,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被中国人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含义。关羽为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在运城,关公精神代代相传,这里不仅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举办有关公文化节、设有各类关公文化研究机构,而且有关的关公文化艺术创作更是不断涌现。
关公戏、关公剧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用音乐讲述关公故事的先例却并不多。去年,运城市计划推出一部以关公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并找到作曲家赵季平出谋划策。
赵季平了解到,运城音乐家协会有一支民族乐团,于是建议他们创作一首民族交响乐作品,并推荐了祖籍是运城闻喜的作曲家景建树。今年76岁的景建树,是国家一级作曲、指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是河东人,多年工作在外,很想为父老乡亲留下一部作品。”景建树欣然接受了这个创作任务。
今年3月21日开始,景建树和创作团队着手在运城采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走遍运城13个县(市区),从文物古迹,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百姓,黄河边、古栈道……运城的沟沟梁梁都留下了他们的足印,走到哪里都详细询问并做记录。景建树说:“我这次写关公,采风扎实,不但读山、读水、读人、读地理,更重要的是接近当地普通百姓。河东出了关公,为什么能出?因为河东悠久的历史人文,哺育了这个英雄。”
在平陆采风时,景建树来到一个叫思乡庙的地方,相传关公在他19岁的时候打抱不平,之后出走到这里回望家乡,故而当地建起了思乡庙。当天,景建树触景生情,回去就写了第一乐章的慢版,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牵挂。
近半年时间的采风创作,景建树一气呵成完成了《关公颂》整部作品。为了体现运城特色,可以听得见运城,他选择用蒲剧音乐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关公故里的乡音使得整部作品情感更为质朴、情绪更为丰沛。
精心研磨,助推文化创新发展
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分上下半场。上半场演出民族交响乐《尧天舜日》《盐池劳作图》以及男高音独唱《黄河鼓手》、合唱《河东颂》。顺着满满河东风韵的乐曲声,观众仿佛来到了关公故里运城,皑皑白雪般的盐池中,劳作的人民挥汗如雨;蒲剧腔调的曲声响起,河东美景尽展眼前——中条吕梁耸云端,黄河夕照鹳雀楼……下半场演出琵琶大协奏曲第二号《关公》,协奏曲由《义结桃园》《勇冠三军》《夜读春秋》《忠贯日月》四个乐章与引子《赞》、尾声《颂》构成。曲目柔美与激昂并存,舒缓与高亢兼具,凝练了关公对国忠诚、以义待人、以仁做事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希望用关公精神鼓舞现代人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9月15日,《关公颂》在山西临猗关汉卿大剧院一经首演,便在当地引发极大关注,获得各方好评。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关公颂》,了解运城文化,听到河东故事,《关公颂》登上国家大剧院。12月15日晚,北京寒冬的夜很清冷。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华灯璀璨,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情绪随着音乐或高亢或低沉。当最后一个音符停驻,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没想到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听懂了,太震撼了!作品演绎到最后呈现出关公忠义高大的形象,也让我更思念家乡,没想到我们山西也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交响乐。”在北京工作的山西人刘先生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
12月16日,北京的中国职工之家,一场座谈会聚集了很多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关公颂》,从艺术高度、文化深度、历史厚度进行创作、学术、理论等方面的研讨,有褒奖、有建议,皆为打造出一部能留得下、传得开的文艺精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认为,关于关公的艺术作品多如牛毛,用民族交响乐来表现关公文化,显然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转化,具有政治智慧和文化远见。关公是运城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用音乐语言来普及、来提高受众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是非常可贵的。
能够用自己的音乐将关公故事呈现给大家,对于来自运城的乐手们而言是责任更是荣耀。作曲家韩兰魁在观看演出后表示:“作品既不是西方协奏曲的结构,也不是中国传统的线性结构。融合了当地的蒲剧元素,但完全不是单纯拼贴,一听便是中国味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关公颂》通过转化、创新呈现出极深沉的精神情怀、文化溯源和使命担当。
深入挖掘,展开文旅多彩画卷
近年来,运城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围绕“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主题推介口号,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关公忠义文化、尧舜德孝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盐池文化、“古中国”文化等,精心打造极具运城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这里的景区串珠成链、连点成线,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包”“景点群”“线路套餐”。
此次《关公颂》的演出是“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宣传推介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5日、16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京举行。
随着《关公颂》登上国家大剧院,一条丰富灵魂的时光隧道也悄然打开,“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运城之深蕴,无所不能读。运城市先后创作地域文化特色剧目《忠义关公》、红色经典剧目《党旗飘飘》、文旅融合剧目《更上层楼》、廉政剧目《贤相裴度》。其中《党旗飘飘》被列入山西省2020年重点剧目扶持项目。《忠义千秋》的剧本已经创作完成,将在2021年1月中旬进行首演。
历史文化与旅游总是相生相伴,相辅相依,共生共存,互为映照。五千年的文明滋养,为河东大地遗存下数不尽的历史传说、文物古迹和异彩纷呈的非遗传承。这些根植于民间的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河东文化增添了独具特色的魅力。这些浩瀚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运城传统文明的结晶,更是运城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财富。
多年来,运城市文旅局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旅游景区联合,力争每个景区都有非遗项目驻场展览或展演。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开展曲艺类抢救性记录工作。
以关公文化为卷轴,运城市正在向中国乃至世界民众展开河东文化旅游的五彩画卷,让更多人能够踏着河东文化所孕育出的忠勇之圣杰——关公的脚步,走近孕育河东文化的绚烂世界,走进滋养河东精神的温暖大地,让关公文化、关公精神能够更好地浸润新时代。记者陈丽红 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