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持正义之剑 护万家平安

来源:河北日报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12-22 09:29:25

  破命案、追逃犯、反电诈……刑警,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威胁,他们舍生忘死、负重前行,只为换得一方平安。12月10日,第二届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推选宣传活动榜单揭晓,河北4名刑警上榜。你或许不曾见过他们的模样,也不曾听过他们的名字,然而他们的故事,值得你用心聆听。

  每一次出征都如同在刀锋上起舞

  2005年,与持刀杀人在逃人员格斗,将其制伏;2011年,带领民警抓捕在逃人员,遭到嫌疑人饲养的多条藏獒攻击……从警19年,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常海的办案历程中不胜枚举。

  2015年6月17日清晨,唐山市某公司老板王氏夫妇,在小区地下停车场开车时,被3名犯罪嫌疑人持疑似一支猎枪和一支左轮手枪绑架,被威胁支付1000万元赎金。在受害人交付800万元现金后,绑匪携款潜逃。

  经过10余天的信息分析研判,在锁定3名犯罪嫌疑人行踪后,常海带队赶往成都抓捕。但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不停地变更通讯方式,抓捕难度很大。经过信息梳理和实地摸排,常海他们终于发现嫌疑人租住在一小区的线索,但嫌疑人办理入住后却不知去向。

  为了不打草惊蛇,常海化装成保安,在闷热多雨、蚊叮虫咬的环境下日夜蹲守,得知犯罪嫌疑人出现在九寨沟后,他又带队冒着大雨,不顾泥石流突发的危险,连夜驱车赶往。为了防止嫌疑人再次脱逃,他一路指挥调度,协调联系当地警方,最终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刑警往往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亡命徒,每一次出征都如同在刀锋上起舞。那些看似寻常的抓捕,不知暗藏多少意外凶险。

  从警35年,保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玉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逮捕命案嫌疑人时的情形:嫌疑人体格非常健壮,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他冲上去一把夺走了嫌疑人手中的锄头,“当时就想着怎么把嫌疑人抓住,根本顾不上害怕。”

  2008年2月12日,唐县倒马关乡夹子村柴某某一家10口被杀。该村村民柴某敏被警方确定为犯罪嫌疑人。根据犯罪嫌疑人潜逃的方向,王玉槟带领一支队伍冒着严寒连夜在山林中展开地毯式搜查。深山里崎岖险峻,加上又值深夜,完全看不清脚下的路。王玉槟他们贴着山体一点点蹭着过,等天亮时才发现,刚刚走过的一侧竟是万丈悬崖。

  破命案积案要拼一股韧劲

  百姓看公安,首先看破案。

  在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现任石家庄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岐岗看来,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特别是命案破不了,不仅是社会的重大隐患,也是公安机关欠人民群众的一笔债。

  破命案积案,张岐岗有自己的诀窍,那就是“绷紧弦,拼韧劲”。

  1997年2月4日,石家庄晋州市营里镇张十字庄村李某一家三口被杀,王某红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潜逃,23年了无踪迹。23年间,张岐岗一直没有放弃,多次走访受害人家属、群众,寻找嫌疑人下落。

  终于,案件在今年迎来转机:办案民警找到了一张王某红当年留存的模糊照片,循着这条线索,张岐岗带领民警在山东省菏泽市将已经“漂白”身份的王某红抓获。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近年来,张岐岗带领石家庄市刑侦部门开展命案攻坚,全市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五年达到了100%。2020年上半年,在张岐岗的指挥下,石家庄市共侦破命案积案32起,侦破命案积案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抽丝剥茧、寻踪觅迹,一个脚印、一滴血迹,方寸之间,他们用最强大脑,让真凶无所遁形,让迷雾层层消解。

  “现场勘查是个细致活,这种细致必须达到极致。”这是省公安厅刑警总队警务技术二级主任翁小聪常挂嘴边的话。

  从警37年,翁小聪主持或参与侦破重特大案件940余起,检验案件3100余起,出具鉴定书1300份、分析意见1800份,全省发生的大要案、疑难案件,他几乎都到现场。而每一次到达案发现场,他都能在不计其数的痕迹物证中找到突破案件的关键。

  今年6月17日,辛集市某铸件加工厂38名员工在食堂吃过午饭后,出现中毒症状。当地警方勘查,此案是一起投毒案件。可经过20多天的工作,案件始终没有进展。

  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委派翁小聪赴辛集支援侦破。翁小聪带领技术人员对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勘查,吃透嚼烂各个细节;观看视频记录充分了解厂内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摸清每个嫌疑对象的底细;在夜间反复侦查实验,分析判断嫌疑人的作案时间……经过三天两夜高负荷工作,整个作案现场和嫌疑人的轮廓在翁小聪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随后,翁小聪详细列出了六个排查条件,经过反复碰撞推敲,最终把工作重点放到了该厂门卫苏某学身上。针对苏某学的性格特征和犯罪心理,翁小聪又制定了详细的审讯方案,最终,犯罪嫌疑人苏某学交待了全部作案过程。

  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打击犯罪各领域

  2002年9月21日凌晨,承德市发生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最大的抢劫案。一伙蒙面歹徒潜入一家钢铁公司财务室抢劫现金48万元。案发后,主要犯罪嫌疑人池某人间蒸发,苦于没有任何线索,10年抓获未果。

  2011年全国公安“清网行动”开展以来,常海接手了这一在逃人员的抓捕工作。从下午2时到次日凌晨5时,他连续10多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一点点分析研判,一条条数据碰撞,敏锐地捕捉到池某的蛛丝马迹。

  近年来,常海研究出了“空中摸排网上追逃法”“抓捕漂白身份逃犯技战法”等技战法,抓获命案等重大案件逃犯151名。

  空中摸排、网上追逃、合成作战……在大数据时代,他们最大限度地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到打击犯罪各领域。

  2018年3月,在侦办石家庄市首例“套路贷”涉黑案中,最初证据显示就是一般的经济纠纷。摸排中,嫌疑人作案手段隐蔽、受害人难以查找、交易证据落实困难……困难扑面而来,怎么办?

  张岐岗带领办案民警从每一个受害人被骗的网上聊天记录一点一点抠,一条一条核查该公司的银行交易记录,经过半年努力,共排查流水130多万条,最终找到这个涉黑团伙的犯罪证据。

  2019年,公安部在全国推广声纹、虹膜和人像技术,翁小聪带领三个专业负责人,深入全省15个市县,对市县技术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展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轮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目前河北的声纹、虹膜和人像智鉴数据采集和应用工作在全国均排在前五位。

  长期闻尸臭、吸粉尘、熏废气,导致翁小聪成为过敏性体质,可他仍一如既往坚持在刑事技术第一线;张岐岗手机24小时开机,车上一直装着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具,保证随时随地能快速到达现场;在常海的时间表中,从来没有节假日,没黑没白地琢磨案子也成了家常便饭;王玉槟的儿子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父亲,参加家长会、一起出去旅游更是奢望……

  为公道而战,替人民担当。他们日夜坚守,为刑侦工作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书写了人民警察的荣光。(河北日报记者 尹翠莉)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