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周金立)一袭白衣,心热如火,她背起药箱行走在为群众服务的乡村道上,从“嫂子”到“奶奶”,这一走就是34年。
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即使是在深夜睡梦中,只要患者一个紧急电话,她背起药箱就风风火火冲出家门,全不顾风大雨急。
她说:“对乡亲,医术、医德、医风都不能少。”
她叫柳玉英,邯郸市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村村医,1967年出生,198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三十年如一日,柳玉英走村串户,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
小未庄,位于广平县东北部,是远距县城20多公里的偏僻村庄。那年,21岁的柳玉英嫁到了这里。看到这里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她几经犹豫,还是在亲友的反对中辞去了在县城医院的好工作,在乡村里扎下了根。
“敬业还需精业,我一定要当一个乡亲信得过的好医生。”回村之初,柳玉英就暗暗下定了决心。为更好服务乡亲,她一边工作一边挤时间在各乡镇卫生院学习,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昏黄的灯光下,她如饥似渴“啃”下了自己买来的一本本医药书籍,不知不觉间,繁星已隐,旭日东升。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自学和实践,柳玉英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群众纷纷对其树起了大拇指。直至现在,她仍然保持着这股学习的劲头,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无论到哪儿,她都抢着去。用她的话说:“乡亲的健康值望着咱呢,为了他们看病不再难,我再苦再累都愿意!”
医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2015年,柳玉英推动家庭签约服务,实行"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对于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重点人群,她为他们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内容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目前,已签约的居民人数达590人。防病如防虎。柳玉英还建立了“小未庄村健康咨询群”,自告奋勇当上了“群主”。只要有空儿,她就积极发布预防疾病的常识,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面对患者,她笑意盈盈,温婉如玉,以一颗爱心、细心、耐心,换来了患者的放心、安心、舒心,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
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柳玉英以“儿女之心、晚辈之爱”行医,被村里的老人称为“咱家闺女”。
80岁高龄的李培廷有心脏病史,一次突然感觉胸闷、气短。接到紧急电话,柳玉英放下手里的工作,急忙赶过去。当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儿媳在家,慌乱之下,老人的儿媳不知所措。紧急为老人检查身体后,柳玉英根据病情立即联系镇卫生院急救车辆,并陪护其一同前往。柳玉英向住院医生详细讲述老人平时的健康及近期体检、服药情况等,为患者的及时救治提供了主动权。随后,柳玉英帮着老人安排好住院事宜,直到其病情稳定后,她才放下心回家。
80岁的张清芳做股骨头置换术后回家,留置了尿管,每天都需要做基本的排尿护理。柳玉英心里牵挂着老人,不管天多晚,自己多累,她都会像女儿护理妈妈那样,对老人细心护理。说起柳玉英,张清芳的眼圈红了:“都说床前百日无孝子,可玉英照顾我从来没有嫌弃过。”像照顾李培廷、张清芳一样,柳玉英始终把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柳玉英说:“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个病痛,照顾好他们是我这个当医生的责任。”
医术是根,医德是本。柳玉英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经常忙到天黑才回家。对于困难户,她总是给予费用上的减免,每年贴补的费用少说也有数千元。耳濡目染,柳玉英的两个儿子也先后选择学医,并且找的妻子也是医生,正是“白衣妙手一家人,救死扶伤存丹心” 。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卫生所长”“优秀村卫生所长”“最美乡村医生”等一本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是柳玉英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见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心系乡亲病痛,默默奉献,用青春热血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从青丝到白发,柳玉英无怨无悔,依然 身背药箱坚毅地行走在为乡亲服务的乡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