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叫“辛吉飞”的东北男人火了。作为一个短视频博主,他在视频中,一边怪笑着,一边把日常叫不上名的化合物一通勾兑,不一会儿,不含牛奶的奶茶、没有牛肉的牛肉干、和黄豆不沾边的酱油……便出了锅。
他让人们发现,自己吃进去的可能与实际想吃的毫无关系。这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声势浩大的声讨。网友带着恐惧和戏谑,把食品添加剂比为“海克斯科技”。而这个“双十一”,带有“零添加”标签的商品热销,更折射出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惧和对健康的追求。
当“零添加”成为趋势
“宝宝们,咱家的‘零添加’酱油没有科技与狠活儿,想购买的宝子们可以直接拍……”“双十一”当天,在海天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销售人员卖力吆喝着自家的“零添加”酱油。
这个“双十一”,海天几乎把C位都留给了“零添加”产品。首页的营销海报上,7款主打产品中有4款属于“零添加”系列,店铺热销榜排名第一的产品也是海天0金标生抽。
根据京东官方的数据显示,在预售期间,“零添加”酱油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在天猫公布的“双十一”粮油速食战报中,以“零添加”为主要卖点的千禾酱油排到了13名,这是千禾这些年来首次出现在平台官方的榜单里。
而“零添加”酱油如此受追捧,还要和不久前酱油巨头海天被曝出添加剂过多的新闻有关。面对铺天盖地的“科技与狠活儿”,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海天成为“零添加”产品最好的广告。
一直以来,电商平台紧跟新闻热点,习惯网购的也基本都是了解社会热点的年轻人,所以“零添加”商品在电商平台销售数额激增不足为奇。而与想象不同的是,“双十一”前后,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市各大线下大型超市的调味食品货架上,“零添加”产品也被摆在突出位置上,除酱油之外,醋、蚝油、料酒等调味品也纷纷加入了“零添加”行列。
看着货柜上琳琅满目的调味食品,家住复兴区的胡女士经过一番挑选,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款包装上标有“零添加”的酱油和蚝油。虽然她没听过火爆的“科技梗”,但随着年纪逐年增加,她在食物方面也越来越追求健康和绿色。
“看到产品上写着‘零添加’,心里就会觉得更安全,也更养生些。”胡女士告诉记者,除了调味品选择,在挑选饮料、酸奶等食品时,她也更加偏向于包装上带有“0”的产品。
“最近逛超市也发现,‘零添加’还延伸到多种食品。”顺着胡女士的指引,记者看到,在饮料区域,某品牌果汁强调不加水、不加糖、不加添加剂;另一款山楂果汁则标注“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色素”。在乳制品区域,越来越多的酸奶标着“零添加蔗糖”字样。在面包点心区域,“零添加蔗糖”沙琪玛、“0%蔗糖添加”面包等产品屡见不鲜。而这类产品前,常有不少消费者在选购。
“零添加”真的更安全吗?
可是“零添加”产品这么受追捧,消费者真的搞清楚什么是“零添加”了吗?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胡女士脱口而出,“‘零添加’不就是东西里没有添加剂嘛,配料更干净一些。”
然而事实上,“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不含食品添加剂”,完全不是一回事。
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含”是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而且其使用的生产原料也没有添加剂;“不添加”仅表明厂家在生产加工产品过程中不添加,但不排除生产原料中含有食品添加剂。
营养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的获批和使用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允许在食品工业中投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测试,而且对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和允许残留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简单来说,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不含添加剂的食品。
翻开自家的囤货,仔细看一眼配料表,肉制品、方便食品中一般都有防腐剂;咸肉、腊肉、板鸭、腊肠中含有抗氧化剂;美味的糕点、饼干、膨化食品中含有膨松剂……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并非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唯一标准,某种意义上来说,“纯天然”“零添加”的食品未必就更健康。
相反,“零添加”食物可能存在一定隐患,比如少了防腐剂,食物更容易变质,进而带来健康风险。尤其是不能一次性吃完的食品,如果其本身的成分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添加防腐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此外,有些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通过添加大量盐和糖来实现长期保存的,而经常摄入大量的盐和糖,则会对健康造成一定伤害。
不必盲目追求“零添加”
进入汇源的淘宝旗舰店,不少商品的图片上赫然放着一行字:“没有科技和狠活,只有干净配料表”,这个宣传口号引起不少人纷纷在直播间下单购买,“双十一”前后,月销量过4万,甚至还引来官方“理性消费”的呼吁。
事实证明,大量零添加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家住丛台区的李女士有段时间就疯狂为“零添加”买单。因为很重视减肥,蔗糖一度被她列入“禁止”清单,所以在她家,宣称“零添加蔗糖”的食品到处可见,从气泡水、可乐到各种面包、零食,比比皆是。
然而,日子久了,李女士发现,“零添加蔗糖”并不等于不添加其他糖,也不等于“零糖”,因为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不止蔗糖,还有葡萄糖、麦芽糖、果葡糖浆等,这些糖类和蔗糖一样具有较高的热量。
“我从网上看到专家的科普,才明白有时候‘零添加’只是一种噱头,并不意味着食品完全是安全健康的。”不仅如此,李女士还告诉记者,“零添加”产品往往价格更贵,而且口感上也会稍逊一筹,比如“零添加”的汇源果汁就太过酸涩。对于她们这部分注重口感、价格或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来说,选择“零添加”就意味着要做出牺牲。
而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很多人推崇“零添加”,不过是盲目跟风,以为选择“零添加”的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而这显然并不科学,据专家介绍,因为目前国内对“零添加”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很多商家也是在营销上打着“零添加”的旗号,就为了能卖出更贵的价格。这些被人捧上天的“零添加”,并不完美,消费者不必盲目追逐“零添加”。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